-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ZX第5章_基因的调控
正调控和负调控 在负调控系统中,如果不被阻抑蛋白关闭,基因就能够表达。 任何干扰基因表达的作用都是负调控。其共同特点是一个阻抑蛋白或与DNA结合,阻止RNA聚合酶启动转录,或与mRNA结合阻止核糖体启动翻译。 受正调控的基因,仅当活性调控蛋白存在时,才能表达。正调控中控制特定操纵子的机制正好与负调控相对应。正调控与负调控不同,它不妨碍起始,而调控蛋白对正调控来说,则必不可少。 调节蛋白与DNA及RNA聚合酶相互作用,协助转录起始。正调节蛋白应答的小分子通常称为激活物(activator)。 操纵子分为诱导型和阻抑型两类: 只有在小分子诱导物存在时,诱导型操纵子才能发挥作用. 只有在小分子辅阻抑物不存在时,阻抑型操纵子才能发挥作用. 另一个变通性剪接的例子是肌钙蛋白T基因。含有18个exon,其中第4~8共5个exon可以随机组合而产生32种组合;再加上16、17两个外显子是互斥性表达。因而,可能表达64种mRNA(图5.31)。 变通性断裂基因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产生多种肽链,打破了“一个基因,一个蛋白”,“一个顺反子,一条肽链”的概念。 变通性剪接实际上是外显子/内含子水平上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基因内有基因,基因本身变化基因,使基因的定义变得似是而非。分子遗传学把基因放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的结果,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基因是什么? 肌钙蛋白T基因mRNA剪接 5.8.2 反义RNA 反义RNA(antisense RNA):是一种与mRNA互补的RNA分子,它是反义基因或基因的反义链转录的产物。 反义RNA与mRNA形成的RNA-RNA双体结构,阻止了mRNA的有效翻译,从而调控基因表达。反义RNA不必具有和mRNA等长的核苷酸链,短的片段(50个核苷酸)就可能起到抑制翻译,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 5.8.2.1 IS10的多拷贝抑制 IS10是抑制比较简单的转位/座子(tran-sposon),又叫插入序列。它的表达属于一种多拷贝抑制现象。即每个拷贝的转位速率随着细胞中IS10拷贝数增加而减少。这种调控机制是由于反义RNA参与转录后抑制的结果。 IS10仅仅转录一种蛋白质-----转位酶(transposae),但它同时在反义链上编码一种反义RNA,该反义RNA的启动子位于转位酶基因5 ′区的反义链之内,其反义序列沿相反方向延伸,直至越过转位酶基因的5'末端,从而到达调控基因表达的目的。 当IS10的拷贝数愈来愈多时,反义RNA的浓度也愈来愈高,其反义抑制效应也愈来愈高,而每一拷贝的转位酶的表达则随之降低。这就是所谓的多拷贝抑制。 这是因为在转录酶mRNA与反义RNA的浓度都很稀的情况下,二者不易形成RNA-RNA二聚体。 5.8.2.2 ColE1质粒复制的反义RNA ColE1是细菌中的一种小的、多拷贝质粒,同类的质粒还有pMB1、REF1030、NTP1等。 此类质粒的复制是借助一个自ColE1复制起点延伸约500nt的转录物----RNAⅡ作为先导链的引物来进行的。而反义RNA是在该引物表达区域内的反义链所表达的一小段RNA---RNAⅠ,约100nt。它在ColE1复制过量时,可与RNAⅡ的5′末端区互补结合,使其构型改变而丧失引物功能,使菌体中的ColE1质粒不能继续复制,而保持数目稳定。 RNAI的反义效应能调控ColE1质粒在细胞里的数目。 ColE1质粒一般维持20个左右,而在ColE1因突变部分缺乏反义RNAI时, ColE1转录数目可达250. {} 5.9 真核基因的调控模型—Davidson-Britten 1973年提出模型,要点: 诱导因子(激素、细胞内/细胞间同类分子)与特异的蛋白形成复合物,联结到序列特异的感应位点(S)上,感应位点使与其连锁的整合基因(I)活化。整合基因产生的激活蛋白(A),与特异的序列---接受位点(R)结合,从而导致与其连锁的结构基因活化,转录特定种类的mRNA。 图5.33 诱导因子→蛋白形成复合物→ →感应位点(S)→整合基因(I)活化→激活蛋白(A )→接受位点(R)结合。 1979年,Davidson-Britten对模型又做了较大的修改,其特点: 1)该模型已由十年前的基因调控(DNA水平)退居为转录水平的调控模型,是一个转录和转录后所发生的加工过程为基础的调控系统。 2)提出核内RNA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结构基因转录物,称为结构性转录本(CT); CT相当于pre-mRNA,即mRNA前体,它含有一个结构基因编码区,少量插入序列,前导序列和短而分散的控制序列。 另一部分是整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