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听听那冷雨-课文教学分析.doc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教学目标】
1、了解余光中的创作成就,民族意识。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中国古代山水诗。余光中,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期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期间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他说:蓝墨水的上游的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余光中于1949年离开厦门去香港,1950年到台湾,本文创作于1974年,正如文章中所说,离开大陆已经25年。几十年来,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脉相连。他的作品,无论散文、诗歌,都充满浓郁的传统意识和乡土观念,抒发出浓浓的去国怀乡之感,强烈的思乡思亲之情。本文作为余光中散文代表作,表达了流落在台湾的大陆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祖籍福建,生于南京”、“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而文中的一些景象如“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也是作者少年时生活体验的追忆。
五十年代以来,台湾新诗经历了一个从狂热追求现代主义,到回归传统,到多元并存的发展轨迹;在创作上“左手写诗右手写文”的余光中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转变。他七十年代之后的作品,明显体现了传统笔法和传统精神,“中国情怀”在他的创作间日渐明显。用他自己的话说“到了中年,忧患伤心,感慨始深,那枝笔才懂得伸回去,伸回那块大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就是他在“回归”之后的一篇力作,体现了他本土化、中国化艺术的追求。当然,余光中的文章并不完全同于那些只运用传统手法的文章,作者还是有意寻找古典意境与现代感受、现代表达的共通处,这一点在这篇散文中也有体现。
二、课文题解
本文以“雨”作为抒情的载体和寄托,以“听雨”为线索,以灵活的时空转换为手法,表现出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的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之心和对世事沧桑的无奈之感。
三、层次结构与段落大意
全文分为四节
第一节,1、2、3、4自然段。从春天雨季开始起笔,以“杏花春雨江南”联系到祖国大陆,抒发作者25年的思念之情。重点写在文化、文字方面对祖国的印象。多角度的描写,突出了听雨的主题,描写了残缺的回忆,抒发了深藏的哀愁。以及在雨中的各种记忆。比喻、拟人、排比等句式长短变化多端,文言口语和欧化语法参酌互用,伸缩自如而紧凑连贯。如:“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五十年代中期以至整个六十年代,在台湾汹涌而来的现代主义诗潮中,现代派诗的创作非常活跃,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诗人。他们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时做到很好的扬弃,同时又发展了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察方法和感受、表现方式,因而各领风骚,异彩纷呈,为台湾文坛所瞩目。这大批诗人当中,尤以余光中、痖弦、洛夫、罗门、纪弦的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覃子豪、叶维廉、郑愁予、商禽、叶珊、周梦蝶、白、管管、方莘等也颇为台湾诗坛所重视和推崇。这些诗人的诗作富于心灵色彩,大都以抒发“自我”为中心,在对生活感受和观照时,强调诗人的主体感觉,又并非与生活隔绝,沉溺于纯自我表现,他们的作品中的“自我”往往有较广的含义,带有某种历史感或民族感,许多诗歌都将借鉴西方和继承传统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诗的表现内容、形式与艺术技巧上都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1、孺慕之情:《礼记·檀弓下》:“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后汉书·伏侯宋蔡冯赵牟韦传赞》:“淮人孺慕,徐寇要降。”
2、杏花春雨江南:东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元·虞集《风入松》:“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徐悲鸿甲申年(1944年)书赠流丹仁弟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吴冠中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3、五陵少年: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4、残山剩水:宋·范成大《万景楼》:“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明·王璲《题赵仲穆画》:“南朝无限伤心事,都在残山剩水中。”明·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5、皇天后土:《左传·僖公十五年》:“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6、牧童遥指已不再: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剑门细雨渭城轻尘: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八年高考】201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doc
- 【八年高考】201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史学理论》.doc
- 【八年高考】201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思想解放的潮流》.doc
- 【八年高考】201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
- 【八年高考】201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doc
- 【八年高考】201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
- 【八年高考】201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
- 【八年高考】201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现代科学技术》.doc
- 【八年高考】201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
- 【八年高考】2015年山东省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