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第三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文学第三章

第三章 《西游记》 第一节 《西游记》题材的演化 及其作者 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西游记》的故事原型是唐玄奘西域取经的史实。它由佛教故事向神魔小说转化经过了漫长的历程。 1、贞观二十年,由玄奘口述,其弟子辩机辑录,写成了《大唐西域记》。在书中记录了玄奘所经历各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政治、风土、人情,其中也有一些灵异故事与神奇自然现象的记录。但从总体上来说,具多实录。 2、玄奘的弟子慧立和彦琮,在《大唐西域记》基础之上,写成了十卷本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3、此后西天取经的故事,便经各种文艺样式广为流传,愈演愈奇。唐末即出现了《独异志》、《大唐新语》、《开天传信记》等敷衍玄奘取经故事的笔记小说。 4、宋元取经话本里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则成为西游故事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5、到了元代,西游故事基本定型。沙僧、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都已经定型。 6、元末明初,杨景明有六本二十四折的《西游记杂剧》。 7、元明之际出现了《西游记平话》(原书已佚)。 二、作者: 明刊百回本《西游记》都不署作者姓名,清人一般认为它是元长春真人邱处机所作,后人根据《天启淮安府志》和书中大量淮阴方言推断吴承恩是此书作者。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屡试不第,四十馀岁时始补贡生,曾出任长兴县丞两年。晚年放浪诗酒,终老于家。有《射阳存稿》四卷《续稿》一卷。 三、版本: 现存最早的是刊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 记》。 第二节 寓有人生哲理的 “游戏之作” 一、修心与成佛: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既不是直接地抒写现实生活,又不类于史前的原始神话,在它神幻奇异的故事之中和诙谐滑稽的笔墨之外,蕴涵着某种深意和主旨:即想通过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与道家“修心炼性”、佛家“明心见性”相融合的心学。所以早期批评家都一致认同《西游记》隐喻着“魔以心生,亦以心摄”的思想主旨。 二、孙悟空文学形象的意义: 1、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2、呼唤着有个性、有 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 孙悟空大闹天宫 三、整体的寓意与局部的象征: 《西游记》的整体内涵十分丰富。它有总体性的寓意,也有局部性的象征。作者往往随机式将一些小故事象珍珠似地镶嵌在整个体系中,让他们各自独立地散发出折射现实的光芒。这类点缀,看似信笔写来,却能机锋四出,醒目警世。 第三节 神幻世界的奇幻美 与诙谐性 一、幻与真的统一: 《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这种奇幻美,看来“极幻”,却以令人感到“极真”。因为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现得那么入情入理。在极幻之文中,含有极真之情;在极奇之事中,寓有极真之理。 二、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自有特色,即能做到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所谓“物性”,就是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 所谓“神性”,是指这些动物、植物,一旦成妖成怪,就有神奇的本领,具有“神性”,从“真”转化为“幻”。 所谓“人性”:作者又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有“人性”。 物性、神性、人性的结合,作者将“幻”与人间的、更深层次的“真”相融合,从而完成了独特的艺术形象的创造。《西游记》中的神魔形象之所以能给人以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把人物置于日常的平民社会中,多色调地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 三、非凡的幽默: 《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能“以戏言寓诸幻笔”(任蛟《西游记叙言》),中间穿插了大量的游戏笔墨,使全书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 读来“无所容心”,“但觉好玩”,“忘怀得失”。(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