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活性层聚合物制备方法、原理与性能.docx

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活性层聚合物制备方法、原理与性能.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活性层聚合物制备方法、原理与性能

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活性层聚合物制备方法、原理与性能摘 要:有机光伏技术为太阳能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是目前乃至未来的研究重点 设计和合成适合的窄带隙的共轭聚合物是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核心,本文对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两大类聚合物光伏材料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并阐述了进一步发展的研究重点、发展趋势及前景。关键词: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光电转换1.绪论在科技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源问题一直是人类普遍关注的重大挑战。太阳的核聚变至少还要持续50亿年,从人类角度看,这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由此,太阳能作为一种优良的可持续发展能源得到科学界的普遍关注。有机聚合物的太阳能电池与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有这优势互补的作用,不需要再做成板状的结构,可以做成一系列的柔性设备,重量轻,工艺也比较简单,成本相对硅基太阳能电池也较低。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相对硅基聚合物转化率不高,因此如何提高有机和聚合物光伏材料的转化率,合成新的有机和聚合物光伏材料,是现在我们比较关注的也急需解决的问题。无机太阳电池的电流产生方式基本研究成熟,而有机太阳电池电流的产生方式基本借鉴了前者。目前报道的有机/高分子光伏材料和器件中并未得到完全优化,因此有机光伏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小于7%)相比于无机光伏电池(大于10%)要低得多,这一点并不奇怪。2.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第三代有机/高分子光伏电池称为“体异质结”或BHJ电池。这些电池在制作时将施主(如施主型共轭高分子)和受主(如富勒烯)充分混合。这种方式使施主/受主界面(及相应的电荷分离点)在体材料各处随机分布,从而使激子更能方便地到达界面,离解成载流子(尽管有一些区域的尺寸仍大于AEDL)。目前广泛使用的OPV电池器件是体相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该器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透明氧化电极,通常使用铟锡氧化物,ITO;(2)空穴传输层,主要目的是提高活性层与ITO电极之间的接触以及空穴的传输通常使用聚乙撑二氧噻吩与聚苯乙烯磺酸盐的混合物(PEDOT:PSS);(3)活性层主要负责光能向电能的转化通常是由给体聚合物和受体富勒烯材料组成;(4)电子传输层,主要目的是增加光子的吸收以及电子的传输,通常使用LiF和TiOx;(5)金属电极,通常是一些具有较低功函数的金属,例如:LiF/Al,Al/Ca等。3.活性层光电转换机制一般而言,有机/聚合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过程有如下四个步骤:分别是吸收太阳光产生激子、激子的扩散、电荷的分离、电荷的传输和收集[1],其过程和机理如图3-1所示。图3-1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机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半导体光电材料,这种光敏材料接收到光子,当光子能量hν大于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Eg时,才能激发电子从最高占有轨道跃迁到最低空轨道,光子才被吸收。留下的最高空轨道称作空穴,这种激发作用产生电子和空穴对。这些电子空穴对在电池内电场下实现分离,实现分离之后会向各自的电极传输。具体的是阴极收集阴离子,阳极收集空穴,从而实现了电子的定向移动,电流的产生[1][2]。由此可见为了将光能有效地转化成电能电池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区域对光子吸收必须尽可能大(2)光子被吸收后产生的自由载流必须足够多(3)产生的载流子损耗小能够快速到达外部电路这样才能得到较大的光电转换效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光电子转换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损耗使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实际转换效率较低在这个过程中损耗一般发生在光的反射和透射过程中激子产生后的直接复合或在传输过程中的复合电荷受限迁移电荷在界面处的复合等因素都会造成器件的效率降低[5]。4.活性层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材料包括给体材料和受体材料。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其材料的革新。Wudl等设计并合成了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聚对苯乙炔(MEH-PPV),该共轭聚合物的溶解性较好,通常作为太阳能电池的给体[3]。Wuld还合成了富勒烯的重要衍生物-PCBM,这一成果成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发展的里程碑,至今被广泛采用。1995年Yu等混合MEH-PPV与C60及其衍生物制得了第一块高效率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这项工作开辟了高分子材料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新领域。经过一系列优化后,基于聚对苯乙炔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被提高到3.0%以上。然而,由于相对较低的空穴迁移率和较窄的光吸收范围使得该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进一步改善空间比较有限。21世纪初可溶性聚噻吩特别是聚(3-己基噻吩)(P3HT)成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最具代表性的给体材料之一,它的空穴迁移率更高,且比MEH-PPV有更宽的光谱吸收。Yang等和Heeger等研究发现[4],形貌优化后,基于P3HT的聚合物太阳能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