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污染物EEDCs.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污染物EEDCs

2015 新型环境污染物—— EEDCs 制作者: 环境工程 杨帆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简称EEDs,又称环境激素、内分泌活性化合物、内分泌干扰化合物,所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系指一种外源性物质,该物质会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发生逆向健康影响,或使有机体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则是一种可能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内分泌紊乱的物质。 上世纪60年代:密歇根湖貂类丧失生殖能力,出生率下降 1970年:安大略湖80%鸥鸟死亡 1980年:佛罗里达鳄鱼发育异常 20世纪后期,野生动物的生殖、免疫、神经等系统出现了各种异常现象 1998年发现多只北极熊生殖器官变异 1994年4月,日本7条河流中的雄鲤鱼有1/4雌性化。 近100年动物出现的变化 对人类的危害 可导致动物体和人体生殖器障碍 生殖能力下降 幼体死亡甚至灭绝 研究报告称其是引起儿童发育异常一大罪魁 也对饮用水造成危害 受污染人群得癌症几率高出6.6倍 从1940年到1990年这50年间,人类的精子密度下降了50% 现在全球每年约有50万女性死于乳腺癌,且发病率以每年5%-20%的速度上升。 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一生中乳腺癌发生几率仅为1/20,而20世纪90年代上升为1/8。 人类也出现的变化 药物 人造动情激素 避孕药 —LOGO— 农药 工业产品 表面活性剂:壬基酚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 合成树脂原来:双酚A EEDCs来源 EEDCs的特性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易富集 产量巨大,不易降解,易挥发,残留期长,可以通过水、大气循环遍布全球各地。并且最终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 对幼体特别敏感 幼体在发育期受到污染量约为成人平均水平的10-20倍 表现形式多样性 对神经、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中任一系统作用都会影响到另外两个系统,从而造成了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LOGO— 这些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都有一个共同 特点就是痕量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