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中外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期末考试答案精品小抄(完整版).doc

最新电大《中外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期末考试答案精品小抄(完整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电大《中外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期末考试答案精品小抄(完整版)

电大2232【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复习资料 形考作业答案 中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 基础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基础性、全面性、普及性。 2.1986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是促进和保证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法。 3. 面向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是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4.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力求体现其均衡性、综合性 和选择性。 5.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的的方法。 6.美国当代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 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 7.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儿童只需要观察就可以获得大量新的行为,而这一过程的实质是替代强化 。 8.桑代克在《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中指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是可以测量的论断。 9.根据评价的过程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 和终结性评价。 10.全面教育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坚持质量管理的全面性 、全员性和全程性。 重点提示: 1.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必须研究自己的学生。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怎样确立培养目标的基点,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观点,历史上一直在争论,单纯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作用都是片面的,确定培养目标必须从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出发,教育的本质是“育人”,社会发展依赖于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必须同社会发展一致,由此他自身才能得到发展。确定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主要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人才观与人才素质的结构理论、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2.80年代后美国基础教育围绕“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家应知道三个文件的基本内容和克林顿政府提出的8项培养目标。《美国2061计划》主要是为提高美国中小学生科学技术素养针对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所提出的改革构想,它不是全面的教育目标;老布什政府的《2000年的美国 --- 一种教育战略》提出了6项教育目标;克林顿政府《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对教育目标又补充了两项,共8项。   3.英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的改革上。请注意理解以下四点:(1)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培养;(2)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公民教育;(3)注重发展学生的技能;(4)注重课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4.面向21世纪的日本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点是让学生掌握超越时代不变的价值观,使之具有丰富的人性、充满生机的健康体魄,具有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及适应社会变化终身从事学习的能力。 5.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构想,首先应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以下目标:正确理解和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把思想品德作为培养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人格健全和有鲜明个性的人。 6. 为了大家便于理解,我们可将50年代后的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针对美国学校教育忽视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而导致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滑坡的现象,美国在1958年颁布《国防教育法》强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将数学、自然科学和英语定为学校的必修的核心课程。(2)20世纪70年代,针对社会上“非人性化教育”的谴责,倡导人本主义,中小学增加了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课程。(3)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提出了加强学术教育,开发新基础课程,提高中学毕业生的学术标准的课程方案,由此美国中等教育阶段的课程再次发生变化,确立了基础性学科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4)面向21世纪的美国教育改革。主要标志是《美国2061计划》1991年《2000年的美国---- 一种教育战略》1994年《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明确了中小学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在课程设置方面国家界定的核心课程共有8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公民和政府、经济、艺术。其特点:学校体系的重点由“英才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对中低年级的教学采用统一的课程计划,高年纪强化必修课程;国家标准不仅规定了大纲的内容和毕业时间,同时规定了每门课程必需的学习时间,使学生对必学的知识领域有足够的活动和实际经验。 . 英国自2000年开始实施新的国家课程。此次课程改革英国政府特别强调课程的精神价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yaob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