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培训讲义
提纲 第一部分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产生的背景、技术现状、产业链等 第一部分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产生的背景: 物联网(Internetof Things 产业在两会期间被正式提升为国家戓略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成立 ?物联网如果要被当成“一个产业”,需要有一个一致认同的定义和规范的统计标准,如果不统一,将无法准确统计产业规模 ?有人说物联网产业“看丌清楚”,正在中国“野蛮生长“ ?物联网是一个“已经探明储量的巨大金矿”,但矿产资源很分散,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眼下还难以集中开采 物联网特征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IOT基本模型 物联网结构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星球 物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已存在的一些各行业基于各种行业数据交换和传输标准的连网监测监控,两化融合等应用系统,主要以NetworksofThings(物连网)的方式存在 中级阶段:在物联网理念推劢下,基于局部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实现的跨行业、跨业务综合管理大集成系统,初步走向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 ?高级阶段:基于物联网统一数据标准,SOA,WebService,云计算虚拟服务的onDemand系统,最终实现“ThingasaService” 物联网产业链之DCM划分 三层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物联网四大支柱产业群 RFID:中国股票市场“横空出世”的物联网概念股都是做RFID智能卡的公司 ?传感网:以研究人员为主体,也包括一些仪器仪表业界的公司,这也是温总理“感知中国”提法的主要依据 ?M2M:中国三大通讯营运商早已开展M2M业务,兲注末端设备的互联和集控管理 ?两化融合:自劢控制,工业信息化行业相兲产业群 对物联网的看法: 物联网已经成为信息科技产业化的第三次浪潮,强调核心技术。 ?事实上她只是反映了学科交叉、技术集成的科学发展必然趋势。 ?我们应该积极投身于这个浪潮之中,发挥自身优势,在物联网大系统中占领一席之地,其目标是使得国家利益最大化。 “Internet of Things”在美国并未成为一个像中国一样“家喻户晓”的“buzzword”,美国更关注一些具体行业应用,如M2M,Smart Grid等。 物联网的技术和理念以及应用早已在各行业存在,但共性特征未被总结、提炼出来,目前时机已成熟。?物联网之所以目前被认为是一个产业,主要缘于各行业应用的技术共性 SWOT分析:中国优势和机会 ?国家戓略高度重视 ? “举国体制” 优势 ?全社会支持,巨大内需市场 ?可以调劢最大的整体资源 ?用户的求新意识 ?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世界一流,和国外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 ?发达国家受“产业惯性”制约 ?软件和数据标准待建立 ?外部全球经济危机待恢复,需要新的增长点 其他相关术语 感知中国,M2M,传感网络,智慧地球(SmartPlanet ,两化融合 Digital Convergence ,Pervasive Computing 普适计算), Ambient Intelligence,Haptic和UbiquitousComputing、X-internet(可执行的互联网),Building2.0,SmartGrid(智能电网)…… ?物联网其实已成为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含义更广阔,影响更深远 第二部分 RFID技术介绍 射频识别技术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等。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RFID的发展历程 RFID技术的发展可按10年期划分如下: 1941~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1948年奠定了RFID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1—1960年。早期RFID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1—1970年。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1—1980年。RFID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RFID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RFID应用。 1981~1990年。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1991~2000年。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RFID产品得到广泛采用,RFID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1—今。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RFID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 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