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入式歌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诊脉入式歌决 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女人面北受气看,寸关尺部同断病; 心与小肠居左寸,肝胆同归左关定;肾居尺脉合膀胱,小肠亦在此部用; 肺与大肠居右寸,脾胃脉从关部认;右尺命门并大肠,用心仔细须寻并; 若诊他人覆手取,要字看时仰手认;三部须教指下明,九候了然心脉应; 大肠共肺为传送,心与小肠为受盛;脾胃相通五谷消,膀胱肾合为津液; 三焦位居上中下,自在胸腹皆相应;肝胆同为津液腑,能通眼目为清净; 智者能调五脏和,自然察认诸家病;掌后高骨号为关,骨下关脉形宛然; 次第推排三部脉,配合天地人三元;关前为阳名寸口,关后为阴名尺泽; 关前关后定阴阳,察脉根源应不嗟;一息四至号平和,更加一至亦无疴; 三迟二败冷危困,六数七极热生多;八脱九死十归墓,十一十二绝魂嗟; 一息二至着床害,二息一至死非怪;迟冷数热古今传,难经越度分明载; 热积生风冷生气,用心指下叮咛记;春弦夏洪秋似毛,冬石依经分节气; 阿阿缓若春杨柳,此是脾家归四季;在意专心察细微,灵机小解通玄记; 浮芤滑实弦紧洪,名为七表属阳宫;微沉缓涩迟伏并,濡弱为阴八里同; 长短虚细促动结,代革同归九道中;更有数牢散三脉,二十七脉名须窍; 血荣气卫定息数,一万三千五百通;昼夜八百一拾丈,呼吸定息六寸行; 拾二经络周流遍,一十六丈二尺零;浮风芤血滑多痰,实热弦劳肾痛间; 洪热微寒脐下积,沉因气痛缓皮顽;番则伤精阴血败,又闻迟冷伏格关; 濡多自汗偏宜老,弱脉精虚骨体竣;长则气理短则病,细为气乏伐衰然; 促为热结极为积,虚惊动脱血频来;数则心烦大病进,革为精漏血虚寒; 牢坚衰急心腹痛,散似杨花气乱行; 浮芤其状相反,欲识涩而似微;按乎弦而若紧,沉伏殊途同归; 洪与实而恍惚,濡与弱如依稀;滑动体殊不一,革牢按之似疑; 缓此迟之小快,结促指下疾迟;虚散薄而无力,代则歇如中指, 先辨诸脉之情,后认五行生尅;便复通於药性,然后可以为医; 既以明其诸脉,须知疾之所有;寸脉急而头痛,弦为心下之咎; 紧是肚痛之徵,缓即皮顽之候;数散热居胃口,微弱冷入胸中; 滑主痰多,涩而血少,胸连肋满,洪滑莫差, 项引背痛,沉紧不诊,更过关中,浮缓不食, 紧牢痛满,喘急难痊,弱以数兮,胃之虚热, 弦以滑兮,胃之寒痰; 微涩主下胀满,沉兮膈上吞酸;弱即宜为虚视,沉乃须作实推; 下肿缘濡,女萎调之在急;水症困伏,牵牛泻之命安; 尔乃尺中沉绝,定知女经不调;男人遇此之候,必主小腹难消; 伏脉壳兮不化,微即腹痛无谬;数缘内热便壅,迟是寒於下焦; 胃冷呕逆涩候,饱胀问痒弦牢;紧则痛居其腹,沉乃疾在其腰; 濡数浮芤之脉,皆主小腹难消;细详如此之候,其脉何处能逃; 若问女子何因,胎脉尺中不绝,太阴洪如女孕,太阳大是男娠; 若遇两手俱洪,而当双产推之;详察月数断定,各依其部如神; 假会中冲者动,此乃将及九旬;患者欲知生死,须详脉之动止; 弹石劈劈而又急,解索散散如又聚;雀啄顿木而又住,屋漏将绝而复起; 蛤游冉冉,而进退难寻;鱼翔澄澄,而迟疑掉尾; 斧沸之脉涌如膏;一占此脉旦夕死,嗟呼遇此之候,定不能起; 纵有丸丹,天命而已,复困沉沉,声音劣劣,寸关虽无,尺尤不绝, 往来息芍,踝中不歇,如此之流,何忧殒灭,经之其载,树无叶,而有根,人困如斯,垂死乃当更治。 《佛点头脉诀》编者前言 世之《佛点头脉诀》,尚有两种不同版本,一载于清朝太医院编著的《药性通考》之中,此书分为八卷,前六卷收载中药四百三十五种,卷七、卷八为《集录神效单方》,《佛点头脉诀》附于卷六之末,因其年代久远,校订不详,存在不少错误之处,难免贻误后学。一传为王氏《佛点头脉诀》,传言“该诀诊病快而准,叙述简而赅,王氏当年每日门诊如市,在陕甘一带很有影响。曾被人推荐为元老于右任诊病,药到病除,遂名噪西安。”此《佛点头脉决》余曾手抄一份,转转间不慎失落,欣闻芦溪周老中医有手抄本,余多次登门索求而幸得借阅,方知传抄难免错漏,《佛点头脉诀》版虽有二,其源则一,特将其摘录于后,仓促之间,不能增损订正,成其完璧,也是憾事!望学者吸取精华,去除糟粕。 二零零七年八月于芦溪 佛点头看脉捷法 左手心、肝、肾,心属火,在寸部;肝属木,在关部;肾属水,在尺部。右手肺、脾、命,肺属金,在寸部;脾属土,在关部;命属包络,在尺部。看脉者,俱依高骨为关,将中指先下关部,后下尺寸两部,先轻看天部浮脉,在皮肤之间,得之者曰浮,为天,属阳;不轻不重看人部中脉,在肌肉之间得者,故曰中;后重看地部沉脉,在筋骨之间得者,故曰沉,属阴。一部有三候,浮、中、沉也,浮、中、沉各三息,一部九息,学医者先调匀自己气息,然后看脉。总脉撮要 一息四至号平和,更加一至大无疴。三迟二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38945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