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十年代诗歌
三十年代诗歌
三十年代诗歌的多样选择
一、三十年代诗歌多元发展格局
1.左翼革命诗歌
2.现实主义诗歌
3.现代主义诗歌
二、左翼革命诗歌
(一)殷 夫
1.殷夫(1910——1931),原名徐伯庭,浙江象山人。诗人,革命家,“左翼五烈士”之一。
2.红色鼓动诗
A 在血与火的阶级交战中,塑造无产阶级伟大形象
B 浪漫主义色彩:直抒胸臆,情绪激越,节奏急促——把抽象的情感化为可感的形象
(二)中国诗歌会诗人
1.中国诗歌会:1932年成立,“左联”领导下的革命诗歌社团,主要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蒲风等。刊物《新诗歌》。创作纲领:“捉住现实”,“大众歌调”。
A 现实题材的开掘:抗日救亡,农村的阶级对立
B 大众化的风格
C 抽象的呐喊和战叫
2.蒲风(1911—1942),原名黄日华,广东梅县人。中国诗歌会代表诗人。
A “农村前奏曲”:《茫茫夜》
B “国防诗歌”:《我迎着风狂和雨暴》
三、艾青等现实主义诗歌
(一) 艾青
1.画家·诗人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小时寄养在一个贫苦农妇家。1929年留学法国,专攻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左联,第一次用“艾青” 笔名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抗战时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等诗集。
2.追随时代的主题
A对旧世界的叛逆和诅咒
《大堰河-我的保姆》:不合理制度的控诉——劳动妇女伟大形象的赞颂——对剥削阶级的背叛
B对民族深重灾难的思索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对农民的同情——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C甘愿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我爱这土地》:对祖国神圣土地的深深爱恋
D对光明的热烈渴望与追求:《向太阳》《火把》等
《太阳》:太阳出现时万物甦生的欢快景象——“凤凰涅槃”般的再生喜悦
3.中国新诗史上的贡献
贡献之一:自由体诗的新高峰
沿着五四以来自由体诗的道路,艾青扬弃了以往新诗作者过于蔑视传统与追求自由的表现,坚持“忠于现实”的方向,创造性地吸收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以及新格律诗的有益的艺术养料,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诗的一代诗风。艾青的诗是继郭沫若之后的自由体诗的又一座新高峰。
贡献之二:独特的艺术风格
A.深沉的感情:从农民的忧郁到民族的忧患
B.丰富的意象群:写实意象、象征意象、写实与象征结合的多重含义的复合形象
C.特有的散文美:散文的自由句式,内在的节奏美
4.分析名作《手推车》
(二)臧克家
1.臧克家(1905—)山东诸城人。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1926年秋参加北伐。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抗战爆发后,投身前线,是一名 “笔部队” 战士。
2.农民诗人
A关注农民苦难人生
B现实主义的诗风:苦吟诗人
精雕细凿,刻绘生活
含蓄凝重,新奇传神
3.救亡诗人
A讴歌抗敌将士,呼唤民族新生:《从军行》《泥土的歌》等
B诗风由含蓄凝练变为热烈奔放
4.讽刺诗人
A 讽刺国民党统治下的 “残酷的真实” 诗集:《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
B 激愤的情感,尖利的锋芒,雅俗共赏的形式
(三) 田间
1.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无为人。中学时代开始新诗创作。1933年进上海读大学,次年加入“左联”。193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末明集》。1938年到延安,致力于街头诗运动,出版叙事长诗《赶车传》。
2.时代的鼓手:受裴多菲、涅克拉索夫、马雅可夫斯基等诗风的影响
A 战斗的鼓点——政治鼓动性
B 鼓点式形式——意象密集,诗行简短,旋律急促,情绪跳动
3.分析代表作《给战斗者》
意蕴:民族沉重的灾难,深沉的爱国精神,反抗侵略者的号角。
艺术:简短、跳跃的句式,紧张急骤的节奏,闪电般的感情冲击。
四、戴望舒与现代诗派
(一)现代诗派:30年代的诗歌流派。因《现代》月刊而得名。主要诗人有戴望舒、施蛰存等。他们在创作上既是象征诗派的一种继承,又是新月诗派演变发展的结果。
1.“纯诗”的艺术观
2.病态的心灵,浊世的哀音
3.诗艺的突破与创新:突破新月派的“三美”——突破象征诗派晦涩诗风
(二)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是现代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1923年入上海大学学习,1928年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群之一,1932年赴法国留学。抗战爆发,回国参加抗日,编过文艺刊物《中国作家》等。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1.思想历程:从感伤诗人到战士诗人
A前期:感伤诗人——多是情诗、愁诗、苦闷低沉的吟唱。
代表作品:《雨巷》、《夜行者》
B后期:战士诗人——沉雄悲壮,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代表作品:《我用残损的手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