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新物流指导书.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夏新物流指导书

夏新物流指导书 篇一:物流 MBA案例:海尔赢在最后一公里的竞争 在通信行业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最后一公里”的竞争( The Last kilometer),说的是:通常一个社区会有若干家通信运营商的线路铺设到大门口,用户可以在不同运营商之间自由选择,这种情况下争抢用户的竞争,被形象地称为“最后一公里”的竞争。“家电下乡”企业间的竞争,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最后一公里”的竞争。 家电下乡,调研为先。海尔从 2007年12月大力参与家电下乡。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村市场也呈现出需求多样化特点。因此海尔在 2007年组织了上百人的研发团队,深入全国南北 300多个县的乡镇,深入考察农村环境,调研农村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专门的研发队伍进行产品的研发,开发出适合在农村使用的产品。海尔分别有“防鼠方案”、“安全用电方案”、“防雷击、信号弱方案”、“节能环保方案”、“特殊需求方案”、“农村信息化方案”等。 此次家电下乡,海尔主推冰箱(含冷柜)、洗衣机、彩电、空调、计算机、热水器、手机 7类130款中标产品。我们已在产品、网络、服务、物流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海尔的这张“营销网、物流网、服务网”,已经织了十多年。自 1998年开始,海尔集团 CEO张瑞敏就拉开了业务流程再造的大幕,着手搭建物流、商流、资金流等平台,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快速获取订单与满足需求。这一次我们力争做到有预案、有目标、有执行。 在营销网络上,早在 1996年,海尔就专门针对三四级农村市场建立了专卖店渠道。海尔目前在全国县级市场建立了 6000多家海尔专卖店,县级覆盖率 90%以上;乡镇覆盖率达到 60%以上,在20万个村建立了村级服务联系站,使农民可以不出镇甚至不出村就可以买到海尔产品。 海尔在物流上很有优势。我们全国设有 42个物流一级配送中心, 2000多个县级专卖店二级配送站,做到 24小时配送到县, 36小时配送到乡镇,全部免费送货到家。 为了保证售后服务到位,海尔全国共分布有 5个呼叫中心,服务热线保证 24小时畅通;并在全国设立了 3 000多家星级服务中心, 18000多名培训合格的维修工程师。 海尔在家电下乡中十分注重终端营销。我们制作了 700辆大篷车,做了 13000场的家电下乡到村放电影的活动预算,并在各地与政府部门共同操作家电下乡启动仪式 1000场。第一时间向消费者宣传海尔家电下乡产品。2009年3月,海尔家电下乡产品实现销售比2月增长 55%;销售额比 2月增长 41%。 不过家电下乡也存在不少困难。比如,补贴流程太繁琐。用户拿到补贴的时间大概在 45天左右,解决措施可以让专卖店先垫付补贴款予农民,并每周一次到县财政办理补贴手续,这样农民拿到补贴款的时间缩短为3~5天。 “下乡”关键词: 下乡产品:冰箱(含冷柜)、洗衣机,彩电等7类130款。 渠道覆盖:县级覆盖率90%以上,乡镇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促销方式:家电下乡电影专场等。 宣传方式:重终端营销。 目前成绩:2009年3月家电下乡产品实现销售额比2月增长41%。 打通农民创业“最后一公里” 编辑:zxqylm 发布时间:2011-10-26 08:51 查看数:15 [打印] [大 中 小] 农民创业对于拓宽增收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但资金、市场、技术 等问题,是农民创业路上的“拦路虎”。冠县蔬菜生产大乡斜店乡引导农民从实际出发,选 准创业门路,提供各种服务,打通了农民创业的“最后一公里”。 起步资金“评”出来 山东斜店乡前社庄村素称“江北黄瓜第一村”,全村建起黄瓜大棚1870个,仅黄瓜一项, 人均年收入8000余元。但富裕村里也有贫困户,许章保就是其中一个,直到去年秋天,他 才开始搞大棚黄瓜栽培。没想到的是,许章保后来居上:去秋今春两季,一个大棚纯收入达 到5万余元。 9月3日,许章保正带领全家人在林立的棚架支柱间挥汗忙碌,新栽的秧苗嫩绿喜人。“大棚黄瓜一年两茬,现在栽的是秋苗。 ” 许章保说。 “原来没建大棚,不是不想,而是建不起。”许章保说,“建一个冬暖式大棚,不到一亩地,就要投资一万五左右。像我这样没种过蔬菜的,家底很薄,哪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以前想贷款,一是手续麻烦,二是数额太低,一千两千的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章保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村党总支书记许士强开玩笑说,“他建的这个棚是联栋大棚,一下子投资10万元。” 这么多钱从哪里来?许士强介绍,这得益于县里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县农信社的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调查,就农户的经营状况、致富项目、市场前景及信誉情况进行评分,评选“信用户”,并颁发贷款证,村民只要拥有贷款证,就可以方便地贷款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