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期存在的动力源分析.doc

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期存在的动力源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期存在的动力源分析

农户主导型的流转模式长期存在的动力源分析* ——基于五类农户视角 于传岗 (新农村发展院 平顶山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 北京 100871) 摘要:自2009年一号文件实施以来,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在取得巨大成就同时,其贪大求快作者简介:于传岗(1974—),河南罗山人,武汉大学经济学,平顶山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北京大学青年访问学者。长期从事“三农”与土地配置研究,系河南省社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10FJJ045)与河南省政府决策项目(2011B559)主持人。 联系方式:电子信箱,ycg1973@163.com;电话 通讯地址:河南平顶山市平顶山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邮编467000。 *基金项目: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号:2010FJJ045)《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趋势及对策》阶段性成果;2.河南省项目(项目号:)《》阶段性成果。2009年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地流转决议,政府主导的农地流转在取得巨大成就同时,其弊端日益显现。在湖北、安徽的产粮大县监利、京山等地调研发现,一些种粮大户、企业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贪大求快、急于求成,一些新型经营主体因自然灾害等出现亏损,违约违规风险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层层转包拖欠农民流转费,流转违约农民讨事件因此,从五类农户视角,分析人地矛盾、城乡生产力、季风文化、土地财富与分配机制是推动农户主导型农地流转模式长期存在及其演化的动因。认识这些动因是科学认识农地流转规律的前提,也是确保农地健康流转的法宝。 一、人地匹配造就农户主导型的主体地位 有一种观点认为,城市经济60多年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人地矛盾,其中,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模式的崛起就是佐证,但其崛起恰好是土地流转利益政府化,政府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演绎的结果。事实上,农业发展人地矛盾依旧存在,使农户主导型存在物质基础并没改变。长期以来,农户主导型流转以流转速度慢、比重低、规模小而备受指责,但有证据显示这是人地长期相匹配的结果。截止2012年,虽然全国民工2.6亿人占农村劳动力1/3强,但农村剩余劳动力(16-60岁)大约4000-6000万,这种决定农地配置必须走适度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渐进之路。有研究显示人口增长2025-2030年尾声劳动参与率将持续下降人口老化,并没有改变农业用地供给相对短缺的现状。然而,纵使非农产业发展迅速,并对农村剩余劳力有持续需求,那么农村绝对过剩人口被消化,也至少需要约15年。在此期间,若农村劳动力转移比率与人口率保持同步增长,那么绝对人口长期存在将决定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是多数农户的首选。然而,在此期间,城市部门进入重工业化后期对剩余劳动力吸纳的能力弱化,可能使农户主导型流转长期锁定于低水平格局。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主导型长期存在。以河南为例。河南人口增长趋势与全国趋同,但存在人口高峰期拐点的时滞。虽然河南人口增长的峰值可能持续到2038年1997年河南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对经济发积极作用持续到2038年。河南省人口总数对从业人员的影响弹性系数为2.15即人口数每增加1%,大约会带来2.15%的人从业人员增加河南省总抚养比对从业人员影响的弹性系数-0.18,即河南省总抚养比每降低1%河南省就业人口将增加约0.18%总抚养比对产业结构水平的弹性系数为-3.23即抚养比每下降将带来产业结构3个单位的上升。占常住人口的15.7%0个河南人中就有一个老人城市领取退休金的人群大概占86.8%农村领取退休金的人群仅占18.7%,家庭和土地从2004年河南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8%,第一产业河南经济总量不足10%,但同期就业人口却占全部就业人口的46.5%。第二产业河南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50%以上,就业人口仅占26.8%。农民工流动人口68%愿意落户大城市,32%愿意落户中小城市这说明中小城镇实体经济的空心化造就了农民市民化悖论:大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市民化成本高、民工低收入,难市民化;中小城市市民化成本低,就业机会少,工资收入更少,这就强化了民工市民化的候鸟特征,强化了农户选择有利于防范就业风险的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 以成渝土地流转“地票”制为例。被一些部门官员以及专家推崇,农民80%-90%的收益食色,性也74%的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愿意在城市长期居住但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不愿意农转非的主要原因是想保留土地;而想农转非的主要原因中子女教育、升学和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两项就超过70%这一事实说明,土地拍卖的“造富效应”在强化农户审慎流转土地的同时,也日趋强化农户主导型流转模式主流地位。但是,五类农户对农地资产与财富属性认知存在巨大差异。例如,尽管土地流转对家庭增收影响微乎其微,但纯流转户最早认识土地的价值;准流转户对农地财富的认识是残缺的,而自

文档评论(0)

whem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