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汉区中考语文模拟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江汉区中考语文模拟1

2015年江汉区中考语文模拟卷(一) 时间:150分钟 总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共12分,每小题3分)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陶冶 猝然(cù) 褶皱(zhě) 望眼欲穿 B.耷拉 谦卑(bēi) 嗥叫(háo) 飞黄腾达 C.揣摩 虬枝(qiú) 秀颀 (qí) 入不敷出 D.羸弱 慰藉(jí) 磕绊(pàn) 眼花瞭乱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当你走进书店,那 的书籍就能带领你进入一座远离世俗的智慧堡垒。 千年的先贤圣人、今世的凡夫俗子都可能与你不期而遇,你可以与之娓娓而谈,也可以与之唇枪舌战。书中的人物任你 ,书中的声音任你倾听,书中的思想任你 。 A.美不胜收 调遣 批判 B.美不胜收 派遣 评判 C.琳琅满目 调遣 评判 D.琳琅满目 派遣 批判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省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深入开展,“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全民阅读品牌。 B.武汉市取得全国文明城市,是与全体武汉市民的努力分不开的。 C.武汉重启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彰显市政府以恒心去推进公共文明的态度。 D.武汉地铁4号线一期的开通,标志着武汉形成“工”字形的地铁网,使武汉三大火车站可由地铁无缝转乘。 为下面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只是这又谈何容易。 ②仔细想想: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又何尝不是丰富的安静? ③摆脱了尘世间虚名浮利的诱惑才有可能静得下来,而拥有了心灵与情感的宝藏才可谓之丰富。 ④莎士比亚曾经对那种张扬的生命状态发出过这样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⑤步入这样的境界需要人生的历练和阅读的滋养,而这种滋养最大程度的汲取唯有安静的阅读。 ⑥安静之美其实何止于阅读。 A.②①⑥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⑥ C.⑥②①④③⑤ D.⑥②①③④⑤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古代小孩如何上学读书 倪方六 ⑴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么,古代的孩子如何上学读书的呢?   ⑵现在孩子一般六七岁入学,古代大体在8岁至15岁之间。现代家长忌讳的“八岁八糊涂”的入学年龄,在古代最主流。好多名人都是8岁入学的,如东汉哲学家王充、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等。先秦对入学年龄无统一要求。明清时期,“大龄入学”传统一直未改变。《嘉靖太平县志》载,明代太平县“令民间子冀盼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皆入社学”。《嘉靖香山县志》则称,有读书潜质的“八岁至十有四者,皆入学”。而唐代孩子的入学年龄比其他朝代提前一两岁,与现在差不多,即六七岁入学也可以,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便是“七岁就学”。据《旧唐书·孙思邈传》,孙思邈虽是7岁入学,但当时已能“日诵千余言”,以至洛州总管独孤信见之大为惊叹,称“此圣童也”。具体几岁入学,古人也视孩子的心智发育情况而定。甚至20岁读小学的都有。明魏校《庄渠遗书·渝民文》称,“凡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岁至二十岁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学。”社学,即地方官府奉朝廷诏令所设的“乡村小学”。还有30多岁读小学的特例。据《魏书·刘兰传》,北魏人刘兰,便是“年三十余,始入小学”。   ⑶古代对学生的管理较严厉,大多家长也认同“不打不成器”。读书不认真或学不好,被打板子、抽鞭子、罚跪如家常便饭。王充《论衡·自纪篇》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可见,在汉代就流行体罚学生。   ⑷体罚在古代叫“挞罚”。到明代,挞罚为乡村小学普遍采用,连学生家人都跟着受罚。明黄佐《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朴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当然,也有的老师很人性化,给“三好生”开“免打条”。明理学家沈鲤就主张,“学生勤学者、有进益者、守学规者,给免帖一纸,遇该责时,姑免一次”。   ⑸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明代良吏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   ⑹古代还很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稽考,以约束学生行为。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簿”并非都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   ⑺古代小学主要是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宋代国子监小学“条制”要求:“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