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光子荧光.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光子荧光

双光子吸收在微纳米加工中的应用 世界上最小的动物模型:纳米牛 世界上最小的微纳机械 Appl Phys Lett, 2001, 78(2): 249—251 双光子吸收在微纳米加工中的应用 The fly(苍蝇) Cite this: J. Mater. Chem., 2011, 21, 5650 双光子吸收在微纳米加工中的应用 多焦点阵列加工技术 Appl Phys Lett, 2007, 91(12): 124103 * *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双光子荧光 (Two-photon fluorescence) 组员:樊艳萍 孟 筝 贾晓波 白秋红 2015.10.22 目 录 1.研究背景 2.基本原理 3.特点及优点 4.应 用 1 双光子荧光背景介绍 双光子吸收是指在强光激发下,介质分子同时吸收两个光子,从基态跃迁到两倍光子能量的激发态的过程。 早在1931年, Gppert Mayer 就在理论上预言了双光子吸收的存在。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激光器出现后,才由Kaiser等首先从实验上证实了双光子吸收过程。然而,由于一般材料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很小,双光子吸收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使双光子吸收研究一直停留在基础研究水平。 1990年,美国康奈尔大学Denk等提出将双光子激发现象应用到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中,开辟了双光子荧光显微和成像这个崭新的领域。 近年来,有机双光子吸收材料在诸多领域,尤其是双光子荧光显微和成像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设计和合成双光子吸收截面大和上转换荧光强的有机分子能大大促进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单分子检测、免疫测定、DNA片断测定、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生物微芯片、毛细管分离检测等。 在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基础上,人们总结出有机双光子吸收材料的一些结构-性能关系,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设计及合成策略,大大推动了双光子吸收应用的发展。 2 双光子荧光基本原理 2.1 单、双光子荧光的介绍 在一般的荧光现象中,由于激发光的光子密度低,一个荧光分子只能同时吸收一个光子,再通过辐射跃迁发射一个荧光光子 ,就是单光子荧光。 与单光子相比,双光子激发过程就是基态荧光分子或原子同时吸收两个光子激发至激发态,通过弛豫过程,辐射出频率略小于两倍入射光频率的荧光光子。比如对NADH酶,在单光子激发情形下,需在350 nm的光激发下产生450nm 的荧光。而在双光子激发情形下,可采用光损伤较小的红外或近红外光,如700nm 的激光来激发得到的450 nm荧光。 2.2 双光子吸收的示意图 图(a)为单光子激发过程。在激光照射下,基态分子或原子吸收一个光子后成为激发态 ,随后又弛豫到某一基态,同时以光子形式释放能量而发出荧光。这一过程就是单光子激发。 当使用光波长为图(a)中激发光波长两倍的光,对相同物质进行激发时,由于所使用光波的光子能量仅为原来的一半,无法通过单光子过程使基态电子激发到激发态。只有在光子密度极高的情况下,基态的电子可以同时吸收两个光子,使处于基态的电子跃迁至激发态,这种现象如图 (b)所示。 图2a 双光子吸收 图2b 单光子吸收 S 单重态能级 T 三重态能级 V 虚拟中间态 hv 吸收光能量 Fl 荧光 Ph 磷光 Ⅺ 系间窜越 荧光物质在吸收了与其能级结构匹配的能量后,电子由基态S0被激发至激发态S1,经过辐射跃迁后电子又回到基态S0,这一过程中发射出荧光。与单光子荧光不同,双光子吸收过程中,基态与激发态之间存在一个虚能态, 通过两个光子的能量进行叠加而使处于基态的电子达到激发态。 双光子荧光产生原理:荧光分子吸收第一个光子后,跃迁到虚能级上,该能级仅能存在几飞秒,便自动返回基态,第二个光子必须在这几飞秒内与虚能级上的分子作用,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能量较大的激发态分子,通过内转换使自己回到最低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处于此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