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年级课后习作七 我敬佩的一个人
四年级课后习作七 我敬佩的一个人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取材,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出自己对所写人物的敬佩之情;能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同时把内容写具体,做到语言通顺。教学重难点 重点:写出人物独特的风貌,表达敬佩之情,选材是关键。围绕“敬佩”一词来指导学生确定对象,选择材料。 难点:运用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法把文章写具体。?故事导入 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的故事有点传奇,但都是真的。3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先天性残疾,陈燕被父母遗弃,是姥姥收养她并抚养成人。 陈燕自小对音乐比较感兴趣,学过很多乐器。自打学调琴开始,她每天总是十三四个小时泡在钢琴边,仔细摸,用心记。学调律还必须会修琴,一个盲人手拿锤子钉钉子、刨子刨木头,受伤总是难免的,学习调律那段时间,她手上就没有一块好肉。 4年学习,陈燕掌握了欧美最先进的钢琴调律技术,但信心满怀的她马上遭遇了残酷的现实,当时国内的人还无法接受盲人调琴师这一行业。几经周折,一家大的琴行经理考核后同意录用。但经理为难地说,这份工作需要上门为客户调琴,你现在的情况挨家上门也太困难。再说路上车很多,出了交通事故,琴行要负责的。 为了熟悉地形路况,她请家人帮助,把图上的地名、车站、胡同小区等一一抄写成盲文,一一记熟。有一位用户不希望盲人调律,她到用户家后,凭着眼睛仅存的一点光感,跟用户走到钢琴前,连调带修干了两个小时,客户试弹后很满意,并说他的两台琴以后都请陈燕调。这时陈燕告诉他自己是个盲人,对方不好意思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陈燕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与客户见面时决不告诉自己是盲人,调琴结束后,一定要告诉用户自己是盲人。她说:“给用户调完音后,我除了教给用户一些保养知识外,还要给用户弹一首优美的曲子,这时才告诉他,我是一名盲人钢琴调律师,用户感到非常惊讶。你是盲人,你怎么来的?你调琴的时候,眼睛一直跟着手动呀!每当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 真正在调琴这个圈子里闯出名气,陈燕靠的是技术。她将8000多个钢琴零件熟记于心,并能及时发现影响音准的零件,调出正确的音律。到目前,她已给上万个家庭的钢琴做过调音,足迹遍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为了帮助更多的钢琴用户,陈燕开通了全国第一条钢琴公益热线,每天晚上7点到10点,她都会守候在电话机旁。在钢琴调律的路上,她最大理想就是让全国的人都知道,盲人完全可以从事钢琴调律工作。 陈燕不仅拥有娴熟的调琴专业技术,她还创造了许多盲人第一的奇迹: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中国盲人中第一个写自传的,第一个会骑独轮车、游泳、骑自行车、开卡丁车、滑旱冰、练跆拳道的盲人等等。陈燕说,不管路有多漫长、有多艰辛,她都会“笑对人生”。她是该笑,因为她为自己“调”出了一派光明。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正是他们从生活中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表现出来的好品质让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她可能是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妈妈,也可能是不畏炎寒酷暑默默工作的清洁工人,还可能是身边苦练书法或钢琴的小伙伴……? 一个人的好品质需要典型的事例来体现,老师相信大家能通过下面的事例找出这些人的品质1、伽利略从小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2、黄红帮同学打扫教室。3、列宁打碎花瓶承认错误。4、雷锋给丢了火车票的大嫂补买车票。5、小明扶老人过马路。6、李丽很爱读书,遇到不懂的问题总爱刨根问底。留心生活,从自己身边找素材 只有自己熟悉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我的“书虫”爸爸 妈妈常说,我的爸爸是个“书虫”,但正是他废寝忘食、博览群书的好品质令我十分/zuowen/zhuanti/jingpei/敬佩他。 爸爸经常出差在外,很少在家。他只要回到家里一有空,就戴着那深度的近视镜/zuowen/zhuanti/renzhen/认真地看起书来,他很少看电视,偶尔也陪我看看动画片、科技博览、动物世界之类的节目。我爸爸还有睡前/zuowen/zhuanti/dushu/读书的习惯,在他的床头边,有一大摞书,每天都看,经常是看书到半夜,甚至整夜不睡。在我小的时候,爸爸怕影响我睡觉,总是开个小台灯,有时候还用报纸把灯遮起来。爸爸看的书很杂,既有现代文学,也有古典文学;既有/zuowen/zhuanti/kexue/科学技术知识的书籍,也有各种幻想小说;就连朱德庸的漫画,也津津有味的读着、品着、乐着。真像个如饥似渴、饥不择食的“书虫”。 一次我指着他床头的那堆书不解地问他:“这么多,您读到猴年马月呀!”他把书分成几摞说:“这几本书要精读,一字一句地读,有的还不止读一遍,这些就随便翻翻……”。爸爸还常提醒我要多背书,背下来的知识才是自己的。他言传身教,每当我听到爸爸振振有词地背书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