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精神的发展精选.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 1 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演变 ——两条主要路线: 一是从精神分析内部进行的修正和发展:荣格、阿德勒、哈特曼、克莱因 二是从精神分析外部进行的突破和发展,结合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和哲学等的成果:霍妮、弗洛姆、宾斯汪格、鲍斯、拉康 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分支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哈特曼(Heinz Hartmann, 1894-1970 自我心理学之父 《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自我心理学发展的第二块里程碑 2 自我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哈特曼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方面澄清了弗洛伊德体系中关于自我心理学一些模糊认识;另一方面他把精神分析中的一些命题的表述恰当地纳入普通心理学范畴(如知觉、记忆、思维、创造力等),试图建立精神分析与学院心理学之间的联系。 1 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安娜都从心理动力学出发,强调自我与伊底的冲突和防御,他们的自我概念仍没有自己的独特领域。安娜似乎比其父亲前进了一步,把自我当作“观察的适当领域”,但她对自我的观察仍是为了说明自我与伊底和超我之间的动力关系,照样陷入潜意识冲突领域。因此,创立自我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为自我划定一个独特的研究范围。 这一范围应当与本能的研究有所不同,应体现自我的特殊的心理规律及其主动性的特点。这一范围就是哈特曼所称的“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 他认为,古典精神分析在自我研究方面的最大问题:过于强调自我与伊底的冲突,忽视了“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the conflict-free sphere),而“下一步扩大精神分析范围的任务应该是揭示自我的各种没有冲突的活动”。 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并非空间领域,而是一套心理机能,这些心理机能在既定的时间内可以在心理冲突的范围之外发挥作用,如:知觉、思维、记忆、语言、创造力的发展等 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是哈特曼整个自我心理学体系的基础。 自我的自主性发展: 在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伊底的出现不论在生物学上还是在心理学上,都比自我的出现要早;自我是从伊底中发展出来的,并为伊底的实际利益服务的。 但在哈特曼看来,自我与伊底是两种同时存在的心理机能,自我独立于本能冲动,但又是与它同时发生发展的。那么,自我与伊底是怎样同时发生发展的呢? 2 自我的起源及其自主性发展: 自我的起源: 自我和伊底都从同一种先天生物学禀赋——“未分化的基质”(The Undifferentiated Matrix)中分化出来,一部分 “未分化的基质”演化为伊底的本能内驱力,另一部分则演化为先天的自我的自主性装备(the apparatuses of ego autonomy)。 自我在发展上独立于伊底的本能发展 初级自主性:先天的独立于伊底的没有冲突的自我机能 次级自主性:从伊底的冲突中发展起来,并可以做为健康地适应生活的工具的那些自我机能 3 能量的中性化: 能量的中性化(neutralization):一种把本能能量改造成非本能模式的过程 。 能量的中性化始于自我从伊底中解脱而为自己服务之时; 哈特曼与弗洛伊德能量中性化思想的区别: ——弗洛伊德的中性化概念仅涉及性本能的非性欲化,哈特曼强调中性化涉及两种本能的改造,即性本能的非性欲化和攻击本能的非攻击化; ——弗洛伊德的中性化是一个暂时的过程,而哈特曼主张中性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自我借助这一过程可以贮存中性化的能量,以备随时随地使用。 4 自我的适应过程: 概念: 自我的适应过程:就是能量的中性化过程 适应实质上是自我的初级和次级自主性作用的结果,是自我装备与环境取得平衡 自体形成(autoplasty)和异体形成(alloplasty) 适应的形式: 进步的适应(progressive adaptation):与心理发展方向相一致的适应 倒退的适应(regressive adaptation):为了将来或整体上对环境的适应而暂时表现出来的倒退或适应不良,也就是迂回前进 对哈特曼自我心理学的评价: 贡献: 继承了弗洛伊德和安娜的自我心理学思想,在弗洛伊德身后引领正统精神分析沿着自我心理学方向发展 使弗洛伊德和安娜的自我心理学思想在两个根本方面得以修正:  ——改变了“自我在实质上隶属于伊底”的看法  ——改变了“自我的机能主要是对伊底的防御”的看法   这一修正沟通了古典精神分析与普通心理学 开辟了精神分析的发展心理学 局限: 将自我和伊底绝对地分割开来,故未能将包括自我和伊底在内的整个的人格结构与社会环境具体地统一起来 其理论体系仍妥协于弗洛伊德伊底起决定作用的观点,没有给自我以真正独立的能量 3 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艾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94)  继哈特曼之后自我心理学的杰出代表  《儿童与社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