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管线入廊,为啥好事多磨.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时政热点:管线入廊,为啥好事多磨

时政热点:管线入廊,为啥好事多磨 人民视觉 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逐步消除“城中看海”“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而且可以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情况如何?能否与城市地面建设同步?还有哪些瓶颈亟待突破?请看本报记者的采访。 ——编 者 连日来,遭遇强降雨侵袭,安徽、湖北等多个省份发生洪涝灾害。过去三个月,南方一口气下了20多轮大雨,不少城市内涝严重。在关心抗灾减损、人员救治等问题的同时,市政管网建设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水患来袭,城市能否不再“看海”,让大水不再滞留城中,让低洼处的住户也拥有“安全岛”? 除了排涝不力,城市居民对市政管网还有更多吐槽。有的地方,电线、网线等各种线路在空中交织,结成一张张“蜘蛛网”,影响城市美观,更留下许多安全隐患。“马路拉链”开开合合,影响人们出行。有的地方检修一种管线挖一次马路,因反复开挖而塌陷…… 这样的问题不仅大城市有,在三、四线城市也有;不仅老城区有,一些新建城区也有。居民生活离不开市政管线,检修维护也必不可少。如何在更好地保障居民生活的同时,让“蜘蛛网”和“马路拉链”少一些?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是个办法。 ■20多种管线入廊,红外监控、自动报警;管线更安全,抗灾更给力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给水、排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多数埋于地表三米以下,隧道空间小可通人、大可通车。 杭州西溪湿地闻名遐迩,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美丽的景色下面,“藏”着杭州已经建成的最长的地下综合管廊。 这条管廊长2.3千米,由3个独立的方形仓组成,总宽约5.6米。主仓横截面宽2米、高2米,除去管线所占的空间,能并排走2个人,甚至在里面骑车也没问题。管廊与西溪湿地同步建设,2012年投入使用,主仓内集中了区块的“生命线”:一侧架设有上中下三层电缆架,上中层位置是用防护材料包裹着的电力、通信等线缆,最下层则是给水管。顶部安装有通风、照明等设备,为保证安全,管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一道防火门。在主仓两侧,各有一个独立的雨水仓和污水仓,一旦下起暴雨,这里就能像海绵一样暂时蓄水,避免湿地因地势低洼而排水不畅。 管线入廊,不仅少折腾居民,还可提升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北京几年前曾发生热水管道漏水致路面突然塌陷、行人坠入烫伤身亡的悲剧,如果当年那条热水管道建在地下管廊内,有廊体保护,管线几乎不受土壤压力、地面交通负荷等外部因素影响,爆裂的几率很低。即便发生事故,也可避免致人伤亡的悲剧。 此外,如果把管线直接埋在土里,其老化损坏情况不易被发现,往往漏了水、跑了气才知道,查找漏点还要刨开路面,费时费力。将管线安放在地下综合管廊内,维修人员可以定期巡查,小毛病能及早发现,断电、断水、断网等现象会随之大幅减少。“我们建的一些地下综合管廊里还配有可视化的红外线、摄像仪、报警仪等监控设备,如果有安全隐患,监控系统会自动报警。”中冶集团宣传处副处长于博说。 市政管线入廊还可以节约大量地面空间。据测算,综合管廊与直埋占用道路地下空间比约为1∶4;架空线入地平均每公里可节省用地75亩。 对电力、通信这类被公众认为有辐射的管线,地下综合管廊还可以解决其选址难题。尽管相关部门反复解释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不少人仍然担心高压线、通信天线辐射超标。将其纳入地下综合管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焦虑。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还能起到优化市政管线管理机制的效果。目前,20多种地下管线牵涉30多个权属部门,规划打乱仗的情况时有发生。当一种管线施工需要另一种管线产权单位配合时,常常因协调程序繁琐拖延工期,也曾因不慎挖断其他管线造成断水、断电甚至引发爆炸。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可以有效避免这些情况。 地下综合管廊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可以兼做运输通道,缓解马路拥堵。在日本,一些管廊中留有专门的空间,可以把垃圾直接送到处理厂。还有一些管廊可以用来运输蔬菜,在一线城市这可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目前我国在建管廊还发挥不了地下运输通道的作用,不过中冶横琴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已经预留了空间,将来可以在地下运垃圾,避免清晨半夜垃圾车工作,搅扰人们的生活。”于博说。 ■每公里造价1.2亿元,成本高、收费难,民资投入有顾虑 世界上最早的地下综合管廊19世纪建成于巴黎。1958年,我国在北京天安门附近铺设第一条地下管廊,20年之后才有第二条管廊问世。1994年开发浦东新区时在张杨路修建全长11.13公里地下管廊,标志着综合管廊建设正式起步。但直到2000年之后,我国地下管廊建设才开始加速。和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投入使用的地下综合管廊仍不算多。 地下综合管廊好处如此多,为何多年未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igone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