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十大发展趋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十大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十大发展趋势(何雪松) | [] [] --------------------------------------------------------------------------------   自社会学创立以来,西方社会学家就试图以不同的理论视角去观察社会:孔德、斯宾塞这两位早期的社会学创立者持论迥异,“三圣”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理论立场相差甚远。在帕森斯之后,社会学更是流派纷呈,成为一门多范式的学科。国内学者对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介绍多数以社会学家个人的思想体系或者各个理论流派为主,缺乏对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脉络的整体认识。笔者曾试图厘清西方社会学发展的主要脉络并总结出六个主要的发展方向,(注:何雪松:《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脉络》,《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1期。)但近年来若干新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尤其是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全球化与身体纬度的引入。因此,本文尝试从整体上把握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并总结出十大趋势,且旨在由此启示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创新。 一、经典依然处于核心地位   社会学的特点之一就是不断回归经典,不断回到早期社会学家那里寻找理论智慧。经典的不断再现不是简单的理论回顾,而是后世社会学家对经典理论进行不同的解读或扬弃。这里以马克思和帕森斯为例来说明经典的核心地位。   作为经典社会学家的马克思对社会学的发展有着持续而广泛的影响,查特林(Zeitlin)认为整个欧洲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就是与马克思社会学思想的对话过程,无论是韦伯、齐美尔还是曼海姆都深受马克思的影响。(注:Zeitlin Irving,Ideology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ological theory.New Jersey,1990.)尽管在美国,马克思一度受到冷遇,在帕森斯为其奠定学术地位的《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帕森斯详细讨论了马歇尔、韦伯、齐美尔的思想,却很奇怪地仅用4页的篇幅论述马克思的学术思想。受到当时的国际背景和美国反共浪潮的影响,马克思在美国社会学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过象米尔斯这样的非主流社会学家开始吸收马克思的思想以反驳帕森斯的功能论。而达伦多夫的冲突论就是在马克思阶级与阶级斗争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了抨击帕森斯过于重视一致和均衡,人们不断地回到马克思那里寻求思想灵感。甚至帕森斯的另一弟子著名社会学家李普塞特(Lipset)在帕森斯理论受到最严重的挑战时,也不得不引用马克思来支持帕森斯的观点。马克思更是深深地影响着当代欧洲社会学大师,吉登斯的学术声誉来源于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布迪厄承认马克思关于实践的讨论成为他的实践观的思想源泉,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中,马克思依然栩栩如生地活着,并被作为实际上的对话伙伴来对待。   同样地,亚历山大(Alexander)在论述帕森斯作为社会学理论大师对当代社会学的影响时认为当代任何一个社会学理论家的崛起和理论流派的出现,也都源于与帕森斯的学术对话,或反对,或部分接受,或捍卫。(注:Alexander,Jeffery,Twenty lectares:Sociological theory since world war Ⅱ.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7.)冲突论是在与帕森斯的功能论的论战中成熟起来的;交换论就是因为不满帕森斯过于重视结构而忽视个人,从而重新把人带进社会学中。更有亚历山大等在帕森斯的功能论基础上提出了新功能主义;(注:亚历山大:《新功能主义及其后》,译林出版社,2003年。)卢曼的系统功能论被称之为“帕森斯在德国的复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吉登斯指出,“今日社会理论最显著的趋势之一,便是那些多少直接受到帕森斯启发的观点大行其道”。(注: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98年,第57页注释(1)。)   由此可见马克思和帕森斯等经典社会学家在整个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积累与进展过程中处于无可辩驳的经典核心地位。(注:Alexander,Jeffery,The Centrality of the Classics,In Anthony Giddens and Jonathan Turner(eds.)Social Theory Today,Polity Press,1987,p11-57.)因此,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演进是一个与经典对话并不断回到经典的过程,或者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说,当代社会学理论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回归经典的趋势。 二、宏观与微观的理论整合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断裂一直是社会学理论中悬而未决的难题,宏观理论家与微观理论家之间的争斗也一直在进行之中。微观理论家特别指责结构

文档评论(0)

lxienc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