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与历史研究ppt.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古与历史研究ppt

观点二 有人认为东胡始见于战国是没有根据的,史料证明东胡于周初及春秋已见于史。 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前身是分布在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富河文化,富河文化的时间距今大约五千三百年。它的文化特征为:陶器器形简单,纹饰为之形纹,石器多大型打制的砍砸器,细石器较多,是一种游牧狩猎的文化。这一文化的存在及其和夏家店上层文化的渊源关系,证明了东胡的先人在西拉木伦河一带的活动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只是不知道他们当时的名称而已。 三、匈奴考古 目前发现的匈奴文化遗存北起乌兰乌德,向南在西安、洛阳地区也发现过墓葬,东至辽河流域,西至今哈萨克斯坦一带。核心分布有两处:蒙古国色楞格河——鄂尔浑河一带和中国宁夏——阴山——鄂尔多斯一带。匈奴人的起源应当在色楞格河——鄂尔浑河一带。 所谓匈奴是夏人后裔,从人种学上来说不支持,根据对匈奴墓葬的考古发现,匈奴人的核心族群属于北亚类型蒙古人种,而华夏族裔则属于东亚类型蒙古人种。从人种学和考古发现各种的匈奴人雕像来看,匈奴人不是白种人。但是被匈奴人征服的各民族中有东亚类型的蒙古人种和白种人。 (代表性论文乌恩《论甸奴考古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考古学报1990年04期) ) 四、鲜卑考古 1920‘S~1930’S日本学者首先在达茂旗百灵庙发掘了6座鲜卑墓葬 。 60年代扎赉诺尔墓地发现,李逸友定为拓跋鲜卑遗迹 1980年,发现了大兴安岭北段嘎仙洞,出土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的石刻祝文。 乌兰察布盟察哈尔右冀后旗红格尔图苏木三道湾的一片古墓群,共获四百余件鲜卑文物。 到目前为止,发掘的鲜卑墓葬群有43处,三百多座墓室,发掘的二百多座。 鲜卑人种 根据吉林大学古DNA实验室周慧教授的古人遗骸线粒体古DNA研究,拓跋鲜卑与西伯利亚人群有着较近的遗传关系,而喇嘛洞代表的慕容鲜卑与东亚人群遗传关系更加密切 。古DNA研究也显示,拓跋鲜卑和匈奴之间虽然亲缘关系较近,但还不能说拓跋鲜卑是“鲜卑父胡母”的后裔。 朱泓《从扎来诺尔汉族居民的体质差异探讨鲜卑族的人种构成》 孙危《鲜卑考古学文化研究》 五、肃慎、挹娄考古 1908年日本考古学者古谷清提出肃慎在辽东半岛 。 50年代李文信认为依兰县倭肯哈达洞穴遗址可能是魏晋之际挹娄人的物质遗存 。佟柱臣《吉林西团山石棺墓发掘报告》以西团山文化为肃慎遗存。 70年代孙秀仁《黑龙江历史考古述论(上)》认为,距今约3000年的牡丹江流域镜泊湖东岸的莺歌岭原始社会遗址 为肃慎。东宁大城子遗址、宁安东康遗址为挹娄 。 80年代林沄否定了西团山文化肃慎说,挹娄遗存是波尔采文化。90年代李德山以夏家店下层文化、上层文化为肃慎。 考古与现代民族 2000BC的石勒喀河洞穴中发现了具备鄂温克族体质特征的头盖骨,与头盖骨一起还发现了贝加尔湖地方特有文化与装饰,符合鄂温克人的传说。 史学家大多认为达斡尔族属辽代契丹的后裔,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达斡尔族是由当地土著先民发展而来。利用DNA技术的相关实验表明,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 根据吉林大学古DNA实验室周慧教授的古人遗骸线粒体古DNA研究,证实现代锡伯族人群很可能是古代拓跋鲜卑的后裔。 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苍山顶峰马龙遗址为代表。白族先民就在以苍山洱海和滇池为中心的地区生息繁衍,在河旁湖滨的台地上创造了早期的稻作文明,过着农耕渔猎游牧的生活。迄今3000多年前,剑川海门口出现云南最早的青铜文化。考古发掘表面当时的土著已经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 高句丽争议 现今共有发掘出的古城址190个,其中中国吉林省境内的高句骊古城遗址80个、辽宁省境内的高句骊古城遗址90个。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高句骊古城遗址20个。由于其发源于中国东北后参与朝鲜三国时代的争霸,其历史定位有诸多争议。 余论、田野考古存在的问题 考古调查与发掘方面 田野考古资料整理 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 考古资料的实验室分析 基础性研究工作尚需加强 考古调查与发掘方面 在田野考古取样和记录方面,国内发展还相对滞后。 更重要的是国内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大量是抢救性质的,发掘工期紧,工作任务量大,导致发掘过程草率,测绘和记录方式简单,大量样本被丢弃,制约了我国田野考古发掘的深入发展。 田野考古资料整理 多停留在传统的类型学分期排队的层次上,少有深入、全面、系统的整理工作。更有甚者,一些抢救性的发掘项目对发掘出土的考古资料敷衍了事,仅发表一些代表性的文物标本,大量被发掘出来的重要信息在室内整理阶段又被丢弃,或者干脆对发掘出土的文物资料不做整理。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国内田野考古发掘水平的进步。新《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吸收国外田野考古资料整理成功经验,对此有专门规定,可望解决这一问题。 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 在现实工作中严重脱节,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目前考古发掘依然是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