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专利扫荡下目标中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企业专利扫荡下目标中国

日本企业专利扫荡:下个目标中国? 2004年,日本电子企业突然对其韩国竞争对手发动了一轮精心策划的“专利打击计划”:4月,富士通以三星侵犯其等离子显示面板专利技术为由,将后者告上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和美国洛杉机联邦地方法院;进入11月份,三菱电气便携严冬寒流之势,向东京地方法院控告LG电子侵犯其等离子显示器面板专利,请求法院裁定LG电子立即停止在日本销售等离子显示器,并请求日本海关当局封锁LG相关产品的进出口;11月9日,东芝也加入战斗,分别向日本东京和美国德州地方法院控告韩国现代半导体公司侵犯其存储芯片专利。 至此,韩国实力最强的三大电子巨头分别遭遇到了日本竞争对手的“专利炮轰”。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日本在亚洲地区的专利大扫荡就这样揭开了序幕。 下一个目标是中国? 北京的冬天,寒意瑟瑟。松下、日立、索尼等10余家日本电子巨头齐聚北京,就知识产权话题与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召开了一个拒绝媒体进入的内部研讨会。据闻,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日资企业如何通过中国政府和行业协会加强其在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 联想到前不久韩国企业遭遇的“专利袭击”,业内人士不禁惊呼:莫非下一个打击目标是中国?! 其实,早在2000年5月,在日本商会的组织策划下,来自汽车、摩托车、电子、机械、食品、医药、化工、日用品、家具、图书等行业的四十多家日本著名企业就在北京成立了一个名为IPG(知识产权问题小组)的知识产权联盟组织,定期召开会议,拟在合适的时机采取集体行动,对侵权行为予以沉重打击。 近几年来,我国在对外贸易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正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防范对象,并且,外国向我国进行知识产权权利诉求的动向越来越趋于集团化。所以,日本企业联手在我国严打侵权行为只是一个早晚的问题。 1998年,盖茨曾说过这样一句“臭名昭著”的话,“在中国每年卖出300万台电脑,但中国人不花钱买软件,尽管有时候他们也会买。只要他们想偷,我们希望他们偷我们的。他们会上瘾,我们由此看到未来十年的收成。” 如何以及何时在中国成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击计划?对于时机的选择,跨国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不可急于求成,杀鸡取卵,要养肥了再杀。 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随着生产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制造规模的日益扩大,再加上低廉的成本优势,使得中国制造的电子设备和零部件在国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了日本竞争对手利润的相对下降。 今天,跨国公司已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争夺世界市场、谋求更多利润的重要工具,目的就是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变成“代工厂”,让后者只得到最基本的生存利润,苟延残喘,而无能力积累资金进行技术研发,从而使自己稳居食物链的最高端。 早在十年前,很多有远见的日本企业在拓展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加大了来华专利申请的力度。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自1985年实施《专利法》以来,日本企业在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方面均高居榜首,特别是,从1999年至2003年最近五年时间内,日本企业获得专利授权32674项,远高于排名第二的美国的18447项。能将世界第一专利强国美国挤到老二的位置,足见日本企业是多么看重中国的巨大潜在市场。 日本企业的这些专利授权就如同一个个地雷,联结起来构成一个雷区,而研发势力薄弱、专利意识淡薄、急需通过制造销售发家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就这样浑然不知地踏入了危机四伏的“专利雷区”。一旦时机成熟,日本企业就会集体行动,操起法律的武器,将雷区中的“鱼儿”一网打尽,坐收渔利。 而数码相机则首当其冲。 国内数码相机在产销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早早埋下了更大的潜在危机:随时都有可能面对国外厂商惯用、也善用的知识产权大炮。目前,日本照相机厂商垄断了数码相机的核心专利技术,关键部件之一的感光元件CCD和CMOS的技术分别由索尼和佳能把持,其中CCD的生产工艺复杂,世界上只有索尼、飞利浦、柯达、松下、富士和夏普这6家厂商可以批量生产;而在数码相机的照片存储技术方面,CF卡采用的FlashMemory技术已由东芝申请专利,SD卡技术为松下持有,记忆棒的专利权属于索尼,SM卡和xD卡则是富士和奥林巴斯的专有技术。 这样一分析,国内数码相机厂商自然不寒而栗。 前车之鉴此前,对于专利纠纷事件,最令国内厂商心痛的莫过于2002年的DVD风波。 对此,万燕的心痛一定是刻骨铭心的。 作为DVD前身的VCD,是由中国的万燕公司在1994年最早发明的,但当时的万燕目光短浅,只顾着批量生长VCD迅速占领市场,却不知专利保护为何物。万燕的VCD上市之后,立即引来上百家公司争相仿造。由于没有申请专利保护,万燕对猖獗的仿造

文档评论(0)

whem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