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电大 -哲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电大 -哲学

1、哲学思考源于惊异 亚里士多德:“由于惊异,人们才开始哲学思考。” 2、哲学为什么会抽象? ①内容上的原因:P1 思考普遍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开始。 黑格尔说:“哲学以思想、普遍性为内容,而内容就是整个存在。” 罗素说:“当有人提出一个普遍性问题时,哲学就产生了……。” 最高最大的普遍性问题正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②形式上的原因:P1 最大普遍性概念的严密逻辑体系。 P5 3、学习哲学有什么意义? 哲学是关于人对世界的态度或人生境界之学。 P5 4、哲学的分类 西方哲学普遍流行的分类法: p12 本体论 知识论或认识论 价值论 5、梁漱暝的看法,有三种哲学类型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印度哲学 6、冯友兰先生对人生境界的划分: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1、儒家哲学家 孔子的“仁”和“礼”: P344 仁: 血亲之爱——孝悌 爱的扩大——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爱人转化而来的诸种品德:品行 精神境界:品格 礼:礼仪、礼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礼就是维护长幼、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的行为规范。 “仁”和“礼”的关系 行为——思想——行为 “克已复礼”为“仁”。 仁是主,礼是从 礼是用,仁是体 仁德体现于礼,礼为外在表现 1、儒家哲学家 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 P345 第一次提出“性善论”: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事亲”即孝,“从兄”即悌。孝、悌,或曰仁、义,作为人之本性被确定下来了。 “仁政”的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并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井田经界之准确划分)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百姓民众生无衣帛渔肉之忧,死无送终厚敛之虞)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民众物质生活有了保障,再兴办学校,用“孝悌”教化民众,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民本”的思想: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主张把税率限制在民众能够接受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使百姓能够满足最起码的生存条件,以达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的目的。孟子的仁政思想在维护现存政权统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了民众的利益,真正体现了“民为贵”的思想。 1、儒家哲学家 荀子的“性恶论”: P347 第一次提出“性恶论”: 对“性”的界说 —— “性”是先天而有的禀赋,不具有道德伦理价值;“伪”是后天的加工改造,即道德修养。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2、道家哲学家 老子的“道”: P347 自然之“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规律之“道”:相对、相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人生准则之“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贵无的思想”。 3、佛家哲学家 僧肇对“空”解释: P350 物皆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独立的“自性”,亦即无实体性,因而不是真实的存在,故可以说是“无”。 物毕竟是存在着的,故又可以说是“有”。 “空”可以说是“有”,也可以说是“无”。 1、西方哲学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世纪到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约一千年,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东罗马帝国灭亡,约一千年,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约四百年,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以来,称为现当代哲学。P321 2、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

文档评论(0)

nangcyy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