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善行善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身边的善行善举

小组讨论5分钟,举手发言。 9月16日中午,福建宁德一幼儿园发生火灾。参与救援的市民刘先生回忆,中午11点半左右,他经过事发商厦时,楼内黑色浓烟弥漫。当时二楼幼儿园的老师隔着玻璃窗在求救,刘先生表示,当时一楼火势已经很大,没有装备难以入内,他就顺着外墙爬到了二楼,不少群众也跟着爬了上去。   “那个幼儿园的玻璃是全封闭的,很多还是钢化玻璃,我们就用砖头砸开了比较薄的部分”,刘先生称,砸开玻璃后,老师把孩子递出来,救援群众通过木梯把孩子传递下去。   “我救了大约有二十几个孩子,幼儿园很长,后来有好几组人在救孩子,应该是某个点火势大了。”在救援过程中,刘先生和一些参与救援者被掉落的玻璃划伤了手。   “烟雾又浓又熏,我们在外面都被熏得头晕。”距幼儿园200米的商户李先生也参与了救援。他看到火势一起,马上从店里拿出两块红地毯,与周围市民一起抢救孩子。   据其回忆,救援市民登梯子上了二楼,看到很多孩子,由老师把他们带到窗户附近,随后参与救援的市民把孩子抱下来放到地毯上,“有的已经被烟熏晕了。” 无名英雄‘龙眼哥’,在火灾发生后龙眼也不卖了,去火灾现场救小孩,手都受了好几处伤!。” 经过大家众志成城的救援行动,最终幼儿园儿童全部获救,没有学生死亡。 善行无疆。 是你们,用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是你们,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 “活着一口气,就要为家乡做一份贡献!”这是陈祖成最常提起的一句话。已经退休的老党员陈祖成从来没停止过为解决群众困难而四处奔走的脚步。陈祖成的家乡三都镇地处海岛,交通十分不便,岛内公路年久失修,许多地方坑坑洼洼,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陈祖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时刻想着怎样才能为群众解决这个问题,平常一有空就扛着锄头去修修补补,但是补了东边缺西边,解决不了问题。在澳门经商的儿子陈言华回家,看着老父亲风里来雨里去修路,就心痛地说“别去忙乎了,您老就享几年清福吧”。老陈哪里听得进去,说:“我是人大代表,看着群众走那样的路心疼哪!”他反而动员儿子捐钱修路,陈言华被老父亲的精神深深打动,毅然决定与父亲一起筹资修建水泥路。2002年以来,父子俩自己筹款并动员群众筹资达几十万元,先后修建了镇里的四条水泥路。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让孩子上好学!”陈祖成非常关心镇里的教育事业。2005年初,陈祖成代表列席参加三都镇人大主席团会议,听取“关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报告”时,对镇里的小学中心校危房改造十分关心。同时,他听说三都边防所在争创国务院命名,需要扩建边防所便民服务大厅遇到征地困难的情况,就主动向镇政府提出他负责筹资20万元征地款给中心校建校舍,旧校舍让给三都边防所的方案,得到了区镇领导及边防干警的重视和支持。之后,他又一次一次地顶风冒雨和村干部一起选校址、量土地,帮助做群众的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新学校于2005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4月,当陈祖成得知蕉城三中因缺乏资金无力添置电脑的消息后,二话不说就拿出了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积攒的一万五千元。这钱可是老陈本想预留着将来办后事用。“人死了,不过化作一团火炭,何须在意棺材本?我已经老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让孩子上好学!”老陈略带唏嘘地感慨。   陈祖成同志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获得的荣誉也很多,也是镇里人人尊重的老前辈。他的家庭先后多次被市、区授予“五好家庭”、“绿色家庭”荣誉称号。2007年,陈祖成被宁德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市教育局授予宁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8年被宁德市蕉城区委、区政府授予“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 邓昌朝,男,195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福鼎市贯岭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任贯岭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邓昌朝同志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工作勤恳,乐善好施,善于为农村群众排忧解难。早在1996年,邓昌朝在贯岭镇下村工作期间,看到落后的山区有许多贫困家庭子女因经济困难而过早地辍学失学,严重影响农村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的发展。邓昌朝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积极走访贫困学生家庭,联络学校和单位,为贫困生筹集或减免学费,帮助他们重返校园,受到农村广大群众的赞扬,并从此走上了一条洒满汗水的助学路。助学伊始,邓昌朝放弃了双休日和节假日,冬冒严寒、夏顶酷署,进单位访企业,广泛宣传贫困学子的艰难处境和资助学的深远意义。他的执着和爱心感动了许多人,就这样你五十、我一百,大家纷纷加入了邓昌朝的爱心助学队伍。老邓的助学取得了初步成效,捐资助学的氛围在社会逐渐浓厚,邓昌朝以此为契机,联合团委、妇联等部门加大了助学力度。在他夜以继日

文档评论(0)

yy5569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