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河县跨世纪青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建议书.docVIP

精河县跨世纪青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建议书.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河县跨世纪青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建议书

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为进一步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步伐。近年来我县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中之重,稳步发展草原畜牧业,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和城郊畜牧业,培育壮大特色养殖业,积极推广专业化养殖,大力发展规模化经营。依托312国道,结合各地区特点,充分发挥牧民定居点的综合效益,加快饲草料地建设和养殖基地建设步伐。在古尔图牧场建立绒山羊养殖基地,托托乡建立养猪基地,茫丁乡建立奶牛养殖基地,托里乡、八农户农场建立种牛养殖繁育基地,大河沿子镇、阿合其农场建立小畜育肥基地以及肉兔、马鹿等代表的特种养殖基地。要以基地建设推动我县畜牧业发展。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注重加强和完善畜牧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牧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基层乡、镇畜牧业科技队伍的建设。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仍然具有浓重的自然经济特征,处于注重外延扩大再生产增长方式,无法形成足够的积累实行较大规模的投入,促进生产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是:生产经营粗放,生产中把增加牲畜数量、资金、劳务和改善生产条件放在首位,而科学饲养、品种改良、调整畜群结构等内涵扩大再生产增长方式常常被忽略。技术推广进展缓慢,科技研究、推广和畜牧业科技干部的培训跟不上、直接面对农民的基层技术力量薄弱,致使一些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缓慢,技术人员服务质量达不到农民的要求,特别是加入WTO之后,科技性障碍将是制约农牧民收入的主要原因,为提高我县青年农农民牧民科技素质,提高养畜水平,对跨世纪青年农民进行牧业科技培训,并通过他们建立牧业科技示范典型,并带动其它农牧民广泛开展科学养畜工作,以推动精河县畜牧业的发展。 二、精河县的概况 精河县位于新疆西北部,天山支脉婆罗科努山北麓,准葛尔盆地西南边缘,隶属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以河得名,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由维、哈、蒙、汉、回等26个民族组成,现有人口13.5万,总面积1128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5.5万亩,草地面积1075.59万亩(实际可利用草场净面积799.04万亩),林地163.32万亩。县辖两镇、三乡和三个国营农牧团场(古尔图牧场已合并),境内还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所属的三个农垦团场。 精河县经济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农作物主要有棉花、枸杞、小麦、玉米、瓜果等。年产皮棉2万余吨,每年有70%的棉花出口,是全国“棉花生产基地县”和自治区“出口棉基地县”;枸杞种植面积7万亩,年产枸杞干果7000吨,多年来保持了面积、总产、品质和出口量四个“全国第一”,1998年被国农农业部评为“中国枸杞之乡”,2002年3月获得国家工商局颁发的原产地证明商标;畜牧业以牛、羊养殖为主,特色养殖为辅,全县牲畜存32.1万头(只)。1997年底,精河县牧民定居率达到93.6%,到2001年底675户牧民已有653户实现定居,占放牧户96.7%。定居牧民3463人,户均建有砖木结构住房100平方米,“三通、四有、五配套”基本齐全,逐步实现了牲畜饲养过程中“两不转”。所有定居牧民都建有棚圈,其中永久性棚圈570座,定居点建设有塑料暖圈379座,饲草料基地规划面积12.02万亩,平均每户197.3亩。回忆了饲草基地建设工作,2002年共种植优质牧草5.3万亩,在农区种植玉米2.65万亩,小麦1.5万亩(可复播玉米),有效解决了因载畜量过大草场退化的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工业初具规模,主要有卤虫加工、枸杞深加工、棉纺、盐化、发电等。棉花、枸杞和盐业构成了精河县“一红两白”的经济支柱和拳头产品。 2002年全县地方国内生产总值6.09亿元(可比价,下同)较上年增长7.9%。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4%、10.8%、11.1%,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分别为42.7%、17.7%、39.6%;地方财政收入3700万元,较上年增长9.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62元,较上年增加252元;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较上年增长11.5%;人口出生率12.6%。 2002年精河县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县牲畜年末存栏达32.1万头(只),其中:母畜存栏达19.2万头(只),占全县牲畜存栏数的60%。牲畜存栏比上年3.1万头(只),年增长10.6%,其中:农区牲畜年末存栏达17.6万头(只),比上年增加2.64万头(只),17.6%,增加牧区牲畜存栏达14.4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451万头(只),增长1%,家禽存栏68万羽,比上年增加13万羽,增长23%,全县牛的存栏达3.28万头,比上年增加7288头,增长28%,羊存栏达27万只,比上年增加2.23万只,增长9%。全县年出栏牲畜达17.4万头(只),出栏率为59.9%,其中:商品畜达15.3万头(只),商品率为52%,肉类总产量5130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qinyu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