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3届年会纪要.docVIP

(word)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3届年会纪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3届年会纪要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5届年会纪要 25届年会组织委员会 一.会议概况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暨纪念傅承义先生诞辰100周年,于2009年10月9日至1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 这次年会实到与会人员65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200多名中国科技大学学生旁听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短文703篇,686篇在年刊“中国地球物理2009”上发表,其中大会报告13篇,9篇只登题目。来自内地、香港、台湾的学者和美国、德国等国际专家共380人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 10月9日召开了年会预备会议,到会的学术委员和各专题召集人讨论了学术讨论会具体组织方案。 10月10日上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了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王小牧同志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窦贤康致欢迎词,陈颙理事长致开幕词。荣誉理事长刘光鼎院士致词纪念傅承义先生诞辰100周年,刘光鼎院士回顾了傅承义先生在地震波领域做出的世界性贡献以及对我国地球物理人才培养方面的巨大成绩,缅怀了傅先生的高尚品德。开幕式后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大会报告,由王小牧副理事长主持。马在田院士(同济大学)作了“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震勘探关键问题及其对策”报告;丁仲礼院士 中国科学院 作了“全球变化及其背后的利益博弈”的报告。常旭副理事长主持了第二阶段的大会报告。马院士和丁院士的报告,以及于晟博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地球物理学科发展”;石耀霖院士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的“展望数值地震预报”四篇大会报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下午,分两个会场继续进行大会报告,分别由黄清华教授和倪四道教授主持。滕吉文院士作了“汶川—映秀8级大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与壳、幔特异结构和深层动力过程”的报告。吕庆田教授代表李廷栋院士和董树文教授作了“SinoProbe——中国深部探测实验”的报告。陈晓非教授作了“浅源大地震超剪切破裂机理研究”报告。王赤研究员教授作了“空间天气连锁变化过程研究和建模”的报告。钟世航教授作了“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的新进展”的报告。来自香港的Li Yiliang教授作了“Nano-tectonics in 2.5 Billion years old banded iron formation”的报告。来自美国的Dave Yuen 教授作了“The Potential Role of Fast-Multipole Boundary-Element Methods in Lithospheric Geodynamics”的报告。陈小宏教授作了“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研究与实践”的报告。王宝善博士作了“地下介质波速变化的主动和被动源监测”的报告。 同时2009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张明华、王成祥、刘立波、汪毓明也分别作了学术报告。 10月10日晚召开了理事扩大会议,60多人到会。会议由陈颙理事长主持。会议审议和通过了郭建秘书长做的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2009 年度顾功叙奖获奖名单;审议和通过了2009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的获奖者名单;商议了下届年会的举办时间和地点。到会理事就学会工作和学科进展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发言踊跃,气氛活跃,显示出新一届理事会民主办会、积极向上、富有朝气的新面貌。 10月10日下午召开了地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由筹委会主任庞忠和主持,并汇报了筹备工作情况、专业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和产生的过程及常委的提名。会议选举产生了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名单。秘书长郭建宣布了第一届委员会组成名单。陈颙理事长为委员们颁发了聘书,并合影留念。刘光鼎院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汪集旸院士着重阐述了地热专业委员会设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学会理事长陈颙,理事于晟、臧绍先对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希望,曲克信、赵平等学会及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的领导、专家应邀到会。首届专业委员会成员及专家、学者、学生60余人参加了会议。 10月11日晚召开了《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会议。主编刘光鼎院士主持了会议,编辑部主任专职副主编刘少华博士汇报了学报一年来的工作。 学报在主编和编委的领导下取得了很大成绩,继续保持好的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保持为精品期刊。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2009年从原来的双月刊改为月刊,年刊出论文从2008年的222篇,到2009年的预期350篇,增加了近60%,发表周期较以前明显缩短。继续完善了学报网站,实现在线投稿、审稿,以及全文免费下载,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学报具有好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008年7月率先发表了有关汶川地震的优秀论文,2009年2月及时出版了包含30篇论文的汶川地震专辑,受到科研人员的好评。学报的各项文献计量指标稳定上升,在国内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国内(CSCD 中信所)2007年度总引频次

文档评论(0)

maxianhu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