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害虫简述分析.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虫害概述常见农业病虫害之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二化螟大螟稻丛卷叶螟稻飞虱学习大纲二化螟成虫为黄色小蛾子雌蛾体长14.8-16.5mm,翅展23-26mm。前翅长方形,外缘有7个小黑点,腹部为纺锤形,末端不生从毛。雄蛾较小,体长13-15mm,翅展21-23mm,前翅中央有黑斑,下面有三个不明显的小黑斑,腹部较雌蛾瘦,呈圆筒形,其他与雌蛾相同卵粒扁平,椭圆形,常数十至一二百粒集成块,排列成鱼鳞状。初产是白色,以后逐渐变为淡黄色二化螟二化螟幼虫为害禾本科植物﹐也取食十字花科蔬菜和各种杂草。二化螟成虫白天潜伏于稻株下部﹐夜间飞舞。大多在午夜以前交配。雌蛾交配後﹐间隔一日即开始产卵﹐产卵在晚8~9时最盛。第1代多产卵于稻秧叶片表面距叶尖约3~6厘米处﹐但也能产卵在稻叶背面。第2代卵多产于叶鞘离地面约3厘米附近。第3代卵多产于晚稻叶鞘外侧。一只雌蛾能产卵2~3块﹐多者达10馀块﹐一般平均5~6块﹐共200~700粒!二化螟以幼虫越冬﹐主要在稻内。越冬期如遇浸水则易死亡﹐二化螟每年发生的代数因纬度而异﹐第1代区在北纬36°~32°间﹐第2~4代区在北纬32°~26°间﹐第4代区在北纬26°~20°间﹐第5代区在北纬20°以内。在黑龙江省每年发生1代。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川﹑贵州每年发生2~4代﹐中国最南的海南岛每年发生5代。除纬度以外﹐海拔高度也影响发生代数。自从水稻种植改革以後﹐由于单季稻变成多季交错播种﹐相应给二化螟提供了生活有利的充足食料﹐发生代数与数量均有变化。由于采取各种措施﹑使用药剂﹑实行农业防治﹐已能控制螟害。二化螟农业防治化学药剂防治Part1Part2Part3黑光灯诱虫水稻二化螟防治主要有三种方法二化螟农业防治灌水灭蛹挖毁稻跟灌水灭蛹,在越冬地块上于化蛹进行深灌,灌水3-4天。在水稻生长期,采用烤田或浅灌水,促进降低化蛹部位,至化蛹高峰期,猛灌深水挖毁稻跟,处理稻草,铲除杂草,减少虫源。提倡秋翻地,结合春灌水,二化螟药剂防治采取狠治一代,巧治二代。在卵孵化高峰期用药防治1、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ml每亩2、18%杀虫双水剂,用量200ml每亩对水50kg3、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4、辛硫磷22%乳油。水稻用量50ml每亩,不可以与碱性农药混合,对鱼蜜蜂高毒大螟成虫雌蛾体长15mm,翅展约30mm,头部、胸部浅黄褐色,腹部浅黄色至灰白色;触角丝状,前翅近长方形,浅灰褐色,中间具小黑点4个排成四角形。雄蛾体长约12mm,翅展27mm,触角栉齿状。卵扁圆形,初白色后变灰黄色,表面具细纵纹和横线,聚生或散生,常排成2—3行。末龄幼虫体长约30mm,粗4头红褐色至暗褐色,共5—7龄。蛹长13—18mm,粗壮,红褐色,腹部具灰白色粉状物,臀棘有3根钩棘。大螟在温带以幼虫在茭白、水稻等作物茎秆或根茬内越冬翌春老熟幼虫在气温高于10℃时开始化蛹15℃时羽化,越冬代成虫把卵产在春玉米或田边看麦娘、李氏禾等杂草叶鞘内侧幼虫孵化后再转移到邻近边行水稻上蛀入叶鞘内取食,蛀入处可见红褐色锈斑块。3龄前常十几头群集在一起,把叶鞘内层吃光,后钻进心部造成枯心。3龄后分散,为害田边2~3墩稻苗,蛀孔距水面10~30cm,老熟时化蛹在叶鞘处。成虫飞翔力强,常栖息在株间,每雌可产卵240粒,卵历期一代为12天,2、3代5~6天幼虫期一代约30天,二代28天,三代32天;蛹期10~15天。一清除田边地头杂草,齐泥割除茭白残株,消灭越冬幼虫二高峰期喷施农药同二化螟三越冬代发蛾盛期铲除田边地头杂草大螟稻纵卷叶螟长7一9毫米,淡黄褐色,前翅有两条褐色横线,两线间有1条短线,外缘有暗褐色宽带;后翅有两条横线,外缘亦有宽带;雄蛾前翅前缘中部,有闪光而凹陷的“眼点”,雌蛾前翅则无“眼点”。老熟时长14~19毫米,低龄幼虫绿色,后转黄绿色,成熟幼虫桔红色。蛹长7~10毫米,初黄色,后转褐色,长圆筒形。稻纵卷叶螟越①周年为害区。1月平均气温16℃等温线以南,包括雷州半岛一线以南,冬季有再生稻和落谷稻等食料条件,可终年繁殖,无休眠现象②冬季休眠区。1月平均最高气温7.7℃等温线以南,即北纬30℃以南至大陆南海岸线之间,以幼虫或蛹越冬。其中广东、广西和福建南部,越冬存活率较高;南岭以北的湖南、江西等省,虽有部分虫口在杂草、稻丛等处越冬,但越冬存活率极低③冬季死亡区。1月平均最高气温7℃等温线以北,包括湖北、安徽北部、江苏、河南、山东等省,任何虫态都不能安全越冬。稻纵卷叶螟该虫的成虫有趋光性,喜荫蔽和潮湿,且能长距离迁飞。白天栖于荫蔽、高湿的作物田。喜吸食花蜜。成虫羽化后2天常选择生长茂密的稻田产卵,历时3~4天,卵散产,少数2~5粒相连。每雌产卵量40~50粒,最多150粒以上。产卵位置因水稻生育期而异。卵多产在叶片中脉附近。1龄幼虫在分蘖期爬入心叶或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