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五四时期的戏剧创作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五四时期的话剧创作 文明戏的命运…………………1 写实的话剧……………………2 主情的话剧……………………3 趣味主义话剧…………………4 现代主义话剧…………………5 一.文明戏的命运 密切关注政治 1907年2月,春柳社在东京公演《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中国话剧第一个创作的剧本),中国话剧的诞生。 1910年底,中国第一个职业剧团—进化团成立,以宣传革命、攻击封建统治为目的,注重话剧的教化功能。 “新剧”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所以在辛亥革命后被称为“文明新戏”或“文明戏”。 春柳社在日本演出的文明话剧照 走向趣味化 辛亥革命失败后,文明戏走向低潮。1914年,新民社成立后重新倡导“文明戏”。 以新民社为核心的文明戏淡化话剧的教化功能,注重话剧的娱乐性,迎合普通市民的欣赏口味。由于此时的“文明戏”过于迁就小市民的封建落后意识,因而最终走向了衰落。 李叔同在《茶花女》中饰演玛格丽特 二.写实的话剧 发展过程 1921年3月,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等人组成民众话剧社,同年5月出版了现代第一个专门性刊物《话剧》。 民众话剧社强调话剧的社会功能,要求话剧必须反映时代与人生。他们一是提倡“写实的社会剧”,二是主张“爱美剧”运动。(amateur) 爱美剧的倡导者——欧阳予倩与陈大悲等 创作概述 《终身大事(游戏的喜剧)》 胡适模仿易卜生的《娜拉》创作的,倡导个性解放。 《幽兰女士》 陈大悲创作的从一个家庭入手分析社会问题的作品。 《泼妇》 欧阳予倩创作的揭露封建道德罪恶的作品。 《赵阎王》 洪深创作的表现主义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做坏事嫌好,做好事嫌坏)。 洪深---中国“话剧”的命名者 全能戏剧专家:建立导演制、确立剧本;改革剧场、对号入座。 三.主情的话剧 基本情况 主要的作家是创造社成员,如郭沫若、成仿吾、郑伯奇等。 以抒情为主的话剧家还有白薇,代表作《琳丽》关注女性生活,采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 田汉是主情话剧的代表作家。他离开创造社后成立南国社,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白薇 田汉 郑伯奇 郭沫若 田汉与南国社 南国社 1924年1月,田汉创办《南国》半月刊。 1926年4月,田汉成立南国电影剧社。 1927年冬,南国社正式成立,创办南国艺术学院。 南国社成员 南国社刊物 获虎之夜 剧照 田汉的创作 1920-1924年:《梵峨嶙和蔷薇》《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 1928-1929年:《湖上的悲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 1930-1931年:《月光曲》、《回春之曲》。 作品主题:将现实人生的关怀与人性的超越性关怀统一起来;美(爱情、艺术)的幻灭与毁灭。 艺术表现:感伤的抒情与写意,唯美主义的语言。 田汉·1926年 “名优之死” 四.趣味主义的话剧 主要事件 1925年,赵太侔、余上沅、闻一多开办了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 1926年6月,由余上沅等人负责的《晨报副刊·剧刊》创刊,倡导纯艺术与趣味性。 代表作家 熊佛西的《洋状元》、《一片爱国心》;余上沅的《兵变》等。 熊佛西的话剧作品集 丁西林的喜剧 主要作品 “五四”时期创作的话剧主要有《一只马蜂》、《压迫》等。 基本特点 话剧的母题:运用“含有欺骗、伪装、戏仿内核”的故事。 话剧的结构:采用“二元三人”的故事叙事模式。 话剧的语言:机智、幽默,喜欢寻求喜剧的艺术氛围和效果。 丁西林像 丁西林(1893-1974)剧作家、物理学家 “独幕剧圣手”、“中国的莫里哀”。 五.现代主义话剧 “五四”时期的现代主义话剧处于介绍阶段,缺乏独立的有个性的作品。 “五四”时期是现代主义滥觞期,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左)的《青鸟》、英国作家王尔德(右)的《莎尔美》对中国剧作家的影响比较显著。 “青鸟”剧照 本章附录: 1.思考题 简述中国现代话剧的起源与发展。 2.必读书 田汉:《田汉话剧选集》,中国话剧出版社,1983年版。 丁西林:《丁西林话剧选集》,中国话剧出版社,1979版。 3.参考书 葛一虹:《中国话剧通史》,中国话剧出版社,1995年版。 /Index.asp * 文明戏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要想植根于中华 民族的文化土壤,必然要经历一个磨合、适应的过程。 在其初期,它既要面对本土文化的排异性,又必然寻求 一定的依托物,作为立足之点;但是,它又要防止被民 族文化所消融,丧失其独立的品性。 ??? 因此,我们看到,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文明戏的形态成为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不旧,亦新亦旧,杂揉混合的过渡形态。”它在艺术上,既不像西方话剧,又杂以戏曲的表演;在内容上,往往也是中西杂取并收,缺乏自己的东西。同时,也没有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尽管它曾兴盛一时,但它

文档评论(0)

338945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