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明清两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文字狱八股取士、资料1:据传洪武十七年,发生了多起贺表、谢笺案。因其表笺中多有犯忌讳的文字,如“作则”,“则”音同“贼”,“取法”音近“去发”……朱元璋认为暗含诅咒,作表笺者均被处死。资料2: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出任江西考官,以《诗经》中的“维民所止”为考题,被说成是想去掉“雍正”二字之头。查嗣庭被下狱,在狱中病死,还被戮尸,家人被流放。雍正时一位进士写了“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诗句被斩首。1.资料中所反映的这些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统治者为迫害知识份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狱,加以严厉惩罚。(清)徐骏作“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被灭族。(清)沈得潜作诗《咏黑牡丹》其中“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剖棺戮尸。(清)一位进士“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处斩。推测下,统治者为什么会认为这些诗有问题?明太祖时,杭州徐一夔(kuí)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太祖大怒,斩。查嗣庭担任江西乡试主考官时,出题“维民所止”,这本来是《诗经》上的,可硬是被告密说“维止”二字是“雍正”去了头,雍正于是钦定了“大逆不道”的罪名,株连的范围也极为广泛。徐骏“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的诗句,被认定“清”是满清,“不识字”、“乱翻书”是指影射满人没文化,被灭族。到乾隆时,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130余案。胡中藻“一把心肠论浊清”,处斩弃市。沈得潜“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剖棺戮尸。李一“天糊涂,地糊涂,帝王师相,无非糊涂”,凌迟处死。文字狱资料1据《清代文字狱简表》统计,乾隆在位60年,退休后又管朝政4年,共计64年,制造的大、小规模的文字狱计130多起,平均五个月对文人“刀斧伺候”一次。资料2“到乾隆年间,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所谓读书人,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鲁迅2.明清统治者制造文字狱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巩固统治3.文字狱产生了怎样的危害性?危害(影响):文字狱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资料:《四库全书》是中国清代官修大型综合性丛书,它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共收书3503种,约9.97亿字,装订成3.6万册,是一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但在编纂过程中,清政府对全国图书作了一次大检查,大批书籍被告认定对清朝统治不利,遭到销毁或篡改,在中国文化史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你对清代编纂《四库全书》作何评价?消极一面:大批书籍被认定对清朝统治不利。遭到销毁或篡改,清朝加强了文化专制。积极一面: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汇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存、整理和传播中国古代文献作用八股取士考试范围:考试题型: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结果: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培养忠于皇帝的奴仆,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五经”“八股文”不能自由发挥清代状元的试卷:试题: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八股文[破题]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承题][起讲][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入手]隋唐明清内容要求文体项目广泛不受约束无限制《四书》、《五经》八股文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隋唐、明清科举制比较顾炎武为什么认为八股文的消极影响比“焚书坑儒”还要大?因为这种取士方法毒害的是所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而秦始皇“坑儒”事件,所害的只有400多人。课本P14观点1.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观点2.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发生了……结合科举制度的演变,说说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至明清时期才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对象,就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所以,“顾炎武这种批判不合理”的看法不正确的。但是,观点1肯定科举制度历史贡献的观点是正确的。观点2正确。1.“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作风建设论述摘编】2025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七)PPT.pptx VIP
- 水平四足球大单元教案.docx VIP
-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历史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手术讲解模板:双侧牵张成骨下颌骨前移术.ppt
- 羊的胚胎移植(15分钟).ppt VIP
- 【作风建设论述摘编】2025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三)PPT.ppt VIP
- 中西医学的本质特点及其模式.ppt
-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pptx VIP
- SY75C 9三一履带液压挖掘机.pdf VIP
- 工作面采煤设计方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