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CN SS Lab of USTC 6.4 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 由上节的讨论中,根据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为了消除码间干扰,可以把基带系统的总特性设计成理想低通特性,其冲激响应为 波形,这个波形的特点是频谱窄,而且能达到理论上的极限传输速率 。但其缺点是第一个零点后的尾巴振幅大收敛慢,从而对定时要求十分严格,若定时稍有偏差,则极易引起严重的码间干扰。 于是,又提出了采用余弦滚降低通传输特性,例如采用升余弦频率特性。此时虽然减小了尾巴的震荡,对定时也可放松些要求,可是所需的频率却加宽了,故达不到 的频带利用率,由此可见,高的频带利用率与“尾巴”衰减大、收敛快是互相矛盾的,这对高速率的传输尤其不利。 那么,能否找到频率利用率既高又使“尾巴”衰减大、收敛快的传输波形呢? 奈奎斯特第二准则回答了这个问题。该准则告诉我们:有控制地在某些码元的抽样时刻引入码间干扰,而在其余码元的抽样时刻无码间干扰,那么就能使频带利用率提高到理论上的最大值,同时又可以降低对定时精度的要求。 随后,分别求得 、 的功率谱密度 ,并把它们相加,就得到 (式6-17)。尽管如此,整个推导过程亦不甚简单,且 公式很长。 设一个二进制的随机脉冲序列如图6-7(a)所示,这里 和 分别表示符号的“1”和“0”, 为每一码元的宽度。 现在假设序列中任一码元 时间内, 和 出现的概率分别P为1-P和,且认为它们的出现是互不依赖的(统计独立)。 该随机过程可以表示为 (6-1) 式中: (6-2) 对于任意的随机信号 ,都可以将其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稳态分量 ,另一部分为随机分量 ,即 (6-3) 先分别求出这两个分量的功率谱,然后就可以求出 的功率谱。 最后得: (6-17) 由式(6-17)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① 式(6-17)仅仅适用于“二进制”,不能用于AMI、 HDB3等三进制以及其他多进制码信号。 ② 二进制随机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包括连续谱(第一 项)和离散谱(第二项)两部分。 ③连续谱总存在,仅当 时,连续谱才消 失,但此时不能进行通信。 ④离散谱通常也总是存在,仅当双极性等概时才会消 失。 ⑤在分析时,对 未加限制,因而式(6-17 )不仅可用于二进制基带信号,亦可用于二进制调 制信号。 通常,二进制信息1和0是等概的,即P 1/2。这时式(6-17)可简化为: (6-18) 令 (对应于NRZ:高为1,宽 为的矩形脉冲) 令 (对应于RZ:高为1,宽 为的矩形脉冲) 注意:若矩形脉冲高为A,则只要在 式中乘上 即可。 (1)单极性NRZ矩形脉冲 (2)双极性NRZ矩形脉冲 (3)单极性RZ矩形脉冲( ) (4)双极性RZ矩形脉冲( ) 它们的功率谱如下图: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机脉冲序列的功率谱密度可能包括两个部分:连续谱 及离散谱 。对于连续谱而言,代表数字信息的 及 不能完全相同,故 ,因而 总是存在的;对于离散谱来说,在一般情况下,它也总是存在的。但我们容易观察到,若 及 是双极性的脉冲,且波形出现概率相同( ) 则此时没有离散谱(即频谱图中没有线谱成分)。 6.3 无码间串扰的传输波形 一、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串扰 基带系统模型 分析表明,上述所示系统的传输性能分析可归结为两个问题:一是由于系统传输性能不完善引起的码间干扰(ISI);二是信道噪声的影响,两者均会引起误码。 为了简化分析,并突出主要矛盾,把两个问题分别考虑。我们先讨论无噪声情况下如何实现码间干扰,然后再讨论无码间干扰情况下信道噪声的影响。 ★6.3.1 无码间串扰的传输条件 ISI就是前一码进入(蔓延)到后续码的时间区域,从而对后续码引起的干扰。可由下图说明。 在图中,(a)为发送码元110,并设为双极性NRZ码。现在由于传输特性不理想,每个矩形脉冲在到达抽样判决器时成为指数上升和下降的波形,就形成ISI。若在码元结束时刻进行抽样,则在 一、ISI概念 时,抽样值即为 ( 为ISI )。如果ISI足够大,可能出现 ,此时判决结果即为“1”,从而出现误码。 为了避免误码,似乎应不出现蔓延。然而,要严格地不出现“蔓延”是很困难的。明智的做法是:允许前一个码蔓延入后续码时间区域内,但在抽样时刻上其值为零,这就是无ISI的真正含义。 二、ISI分析系统模型 用ISI分析的系统模型如下图,图中已去除了信道噪声的作用。 即 为系统总频率响应。 即输入到发送滤波器的基带信号为一系列 脉冲序列,信息则在 中。 三、无ISI系统的传输条件 (1)无ISI系统的时域条件——冲激响应 由上图知: 是 的傅里叶反变换。令 得: 为了获得不失真抽样,应有 则: 上式中,以k代换k-n,并以常数C代换1,得 无ISI系统时域条件 它说明,若系统总时域(冲激)响应满足上式条件,即可消除IS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策略与实践研究.docx VIP
- 投标服务承诺书(20篇).docx VIP
- 七年级英语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沪教版五四学制2024 Starter~Unit 1】(上海专用).docx VIP
- 李白按年龄顺序写的诗.docx VIP
- 2025年四川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 高频精选:京东快递员ai面试题及答案.doc VIP
- 高频精选:京东快递员ai面试题及答案大全.doc VIP
- 吉林省中药软片炮制规范.pptx VIP
- 名著阅读《湘行散记》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共9页).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