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过春节.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朝过春节

明朝过春节 图解老祖宗如何过春节 我们今天把元旦、春节和元宵节都分开来过了,实际上,这三个节日在古代是在一起过的,叫“元夕”,也就是大年春节,包括元宵节(上元夜)。当然每个朝代称呼各异,如“元日”、“正旦”、“岁日”,等等,也有直接叫“元旦”的。古人如何过大年?也是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然后出去玩? 春盘又叫“五辛盘” 不发短信 发飞帖 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此“山臊”原是瘴气之类,后被先民神话为一种叫“年”的怪兽,说它怕竹子爆响儿。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遂成习俗。 唐代诗人来鹄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宋代王安石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写燃爆竹的全过程:“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疠。” 宋代以前,拜年习俗一如今日,亲朋好友携礼品相互串个门,晚辈给长辈叩个头,说几句平安长寿迎新的话,长辈给晚辈拿点压岁的东西,整个拜年礼仪算是成了。但到了宋代,人们拜年一般不进门儿了,流行送“飞帖”,相当于今天的贺卡之类,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清波杂志》里说:“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 明清人也是这样,懒得要命。文征明《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清代《燕台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 到了宋代,人们拜年一般不进门儿了,流行送“飞帖” 送走穷鬼 迎富贵 制作春盘的习俗由来已久了,而且各地春盘所用材料都不一样。 春盘又叫“五辛盘”,《荆楚岁时记》载:“元日,……进屠苏酒,下五辛盘。”周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