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官制改革后的机构变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官制改革后的机构变更

清末官制改革后的机构变更 自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政治腐败,加上内忧外患接踵而至,使得清统治者慌了手脚。当时有部分官僚畏惧洋人,认识到清政治腐败、军备落后,企图寻求资本主义的治世方法,以巩固其封建统治,因而便有意识地提倡“新政”(即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和之后的戊戌变法虽均遭失败,但对清末的历史发展却有一定作用。光绪32年(1906年),清朝为了维持统治,在政治改革的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官制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一)设立总理衙门 总理衙门全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又称“总署”或“译署”。咸丰10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恭亲王奕等在与侵略者签订了《北京条约》以后,于当年12月上书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丰在当月就下谕准予设立,原谕是:“京师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着即派恭亲王奕、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管理,并着礼部颁给‘钦命总理各国通商事务’关防”(《夷务始末》卷72)。此后就在“抚夷局”的基础上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总理衙门不仅办理与洋人交涉通商事务,而且凡有关洋务的铁路、电报、关税、学校各方面事务均归其掌理,几乎成为“洋务内阁”。清朝内阁久成虚设,其实权在军机处,而成立总理衙门之后,军机处也只管对内事件,对外事宜尽归总理衙门了。 总理衙门职官仿照军机处体制,有大臣和章京。大臣有3种,均无定员;初仅3人,后最多增至12: 1.总理各国事务亲王、郡王、贝勒,由皇帝特简; 2.总理大臣,以军机大臣兼任,也由皇帝特简; 3.大臣上行走,由内阁、各部院满、汉堂官内特简。 总理大臣“掌各国盟约,昭布朝廷德信,凡水陆出入之赋,舟车互市之制,书币聘飨之宜,中外疆域之限,文译传达之事,民教交涉之端,王大臣率属定议,大事上之,小事则行”(《光绪会典》卷99)。这就是说掌管与各国订约、并遵约办事,凡通商贸易,关税、交聘、定界、海防、传教、文书往来等事,都由大臣直接协办,只有重大事项才奏报皇帝裁决。 章京负责总理衙门的具体工作,不需每天到署办公,而是每2日为1班,轮流办事。因当时衙门司员人多,又“必得人人办事,方无迟误”,所以才作这样规定。章京由各部院司员兼充,户部司员覈关税,理籓部司员典文移,兵部司员治台站驿递,内阁人员主机密,都隶属总办、帮办。 1.总办章京(满、汉各2人;宣统2年置) 掌综理文书、收支、庶务;起草章奏;随王大臣办理交涉,担任记录;筹办外交宴会;稽核各种经费; 2.帮办章京(满、汉各1人),协助总办章京办理各项事务; 3.章京(满、汉各10人),轮流值宿; 4.额外章京(满、汉各8人;同治元年置),职与章京同。 总理衙门内部机构分为英、法、俄、美及海防五股(后改俄、德、英、法、日本五股),司务厅(同治3年置;司务2人)和清档房办理行政事务。与总理衙门有关的机构还有同文馆(学习外国文化、科学的学校)和总税务司(后归税务处管辖)。 (二)设立税务处 光绪23年设税务处,节制总税务司以下各官。督办税务大臣、帮办大臣各1人,掌主关税、督率关吏,以大学士、尚书、侍郎肌兼充,后改以各部大臣、副大臣兼充;提调、帮提调、分股总办、帮办各1人,以外务部、度支部丞、参议兼充。下辖:总税务司、副总税务司各1人,掌各海关征收课税及综理全国关税行政等事务;税务司4人、副税务司6人;各海关税务司59人,沿江及内地陆路各口岸均属海关税务司管辖;俱由外国人充任。 (三)设立督办政务处、会议政务处与责任内阁 督办政务处设于光绪27年(1901年)3月,为总办改革政治的特设机关。光绪原谕说:“上年十二月初十,因变通政治,力图自强,通饬京、外各大臣,各抒所见,剀切敷陈,以待甄择……此举事体重大,条件繁多,在体察时势、抉择精当,分别可行不可行,并考察其行之力不力,非有统汇之区,不足以专责成,而挈纲领,着设立督办政务处,派庆亲王奕、大学士李鸿章、荣禄、昆冈、王文韶、户部尚书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亦着遥为参预。该王大臣等,于一切因革事宜,务当和衷商榷、悉心详议,次第奏闻……其政务处提调各官,该王大臣等务择心术纯正,通达时务之员,奏请简派,勿稍率忽”(《光绪东华录》)。 督办政务处属员有提调、帮提调、总办、帮总办各2人,章京8人、委员2人,初期皆以军机处章京及各部司员兼充,后改由内阁、翰林院官兼任,员额也有所增减。 光绪32年(1906年)在改组内阁的同时,改督办政务处为会议政务处,以各部尚书为内阁政务大臣。 宣统3年(1911年)改责任内阁,并定内阁属官制,裁撤政务处。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各1人,由军机大臣兼充,总理大臣掌参画机要及日常行政事务,会同国务大臣在法律诏令尾署名衔,会

文档评论(0)

ah822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