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血液循环(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程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谢谢大家! 生技1302班331宿舍 成员:刘阳、姚金成、吕君全、马腾飞、潘存才、宋诗文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动脉血压 长期调节 神经支配 心血管 中枢 心血管 反射 全身性 体液 局部性 体液 肌源性 调节 代谢性 调节 前 言 心脏具体的调节方式主要是通过改变心缩力和心率以调整心脏输出量,通过影响血管紧张性和血管口径以改变外周阻力。  (1)心脏的N支配 心交感N 心迷走N 起源 脊髓胸段T1~T5 延髓的迷走神经 侧角神经元 背核和疑核 递质 NE (去肾上腺素) Ach(乙酰胆碱) 受体 β1 M 阻断剂 心得安 阿托品 一.神 经 调 节 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 脏 的 N (神经)支 配 和作用 生理作用 心交感N 心迷走N 变 时 4期Ca2+内流↑→自动去极速↑ 3、4期K+外流↓→最大舒张电位↑ 自律性 ↓ 自动去极速↓ (正变时) 自律性↑ (负变时) ↓ 自律性↓ 变传导 0期Ca2+、Na+内流↑→ 0 期 0期Ca2+内流↓→ 0 期 传导性 去极速+幅度↑ 去极速+幅度↓ (正变传导) ↓ (负变传导) ↓ 传导性↑ 传导性↓ 变 力 2期Ca2+内流↑+肌浆网释放Ca2+↑ 3期K+外流↑→3期复极化速↑ 收缩性 ↓ ↓ ATP生成↑ AP时程(2期)↓ Ca2+内流↓ (正变收缩) ↓ (负变收缩) ↓ 收缩力↑ 收缩力↓ (等长自身调节) 变兴奋 阈电位↓+Na+ Ca2+通道激活率↑ 3期K+外流↑→膜电位距阈电位远 兴奋性 ↓ ↓ 兴奋性↑ 兴奋性↓ (2)交感N和迷走N对心脏的作用 (3)支配心脏的肽能N元 心脏中存在多种肽类神经纤维,释放的递质有:神经肽Y、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阿片肽等。 目前对于分布在心脏的肽能N元的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但其存在说明也可能参与对心肌和冠脉的调节。如:血管活性肠肽对心肌有正性变力作用和舒张冠脉的作用;浆钙素基因相关肽有加快心率的作用。 2.血管的N支配与生理作用 1 缩血管N( 交感缩血管N) 中枢:延髓的缩血管中枢 分布:绝大多数血管(几乎所有血管平滑肌都受交感缩血管N支配,绝大多数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N的单一支配)。 递质:N节前纤维Ach,N后纤维NE(具极强烈的缩血管效应)。 受体:α(主)、β2 作用:α受体→血管收缩>β2受体→血管舒张 特点:①调节血压作用大 ②持续释放紧张性冲动: 紧张性↑→血管收缩,紧张性↓→血管舒张 2 舒血管N 交感舒血管N 副交感舒血管N 脊髓背根舒血管N 分布 骨骼肌血管 软脑膜、消化腺 递质 ACh Ach P物质或组胺 受体 M M 作用 血管舒 血管舒 局部血管舒 特点 ①不参与血压调节 ①不参与血压调节 轴突反射 ②平时无作用   ②参与调节局部血流 ③与情绪、运动有关 外生殖器血管 交感缩血管N 交感舒血管N 副交感舒血管N 递质 NE ACh ACh 受体 α(主)、β M M 阻断剂 酚妥拉明 阿托品 阿托品 分布 绝大多数血管 骨骼肌血管 软脑膜、消化腺、 (多为单一支配) 外生殖器血管 作用 α受体→血管收缩 血管舒张 血管舒张 β受体→血管舒张 特点 ①调节血压作用大  ①不参与血压调节 ①不参与血压调节 ②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②平时无作用 ②参与调节局部血流    紧张性↑→血管缩 ③与情绪、运动有关    紧张性↓→血管舒 小结:血管的N支配与生理作用 ∨ 部 位 特 点 脊 T、L、S段 ①活动受上级中枢控制 髓 灰质侧角 ②能完成原始不精确的心血管反应 缩血管中枢 ①是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 延 (头端腹外侧) 心交感中枢 ③相互间有突触联系 (尾端腹外侧) 髓 心迷走中枢 (迷走背核、疑核)(吸气迷走紧张↓交感紧张↑呼气:相反) 延 下丘脑、 髓 大脑边缘系统 以 大脑新皮层运动区 上 小脑顶核...... 二 心 血 管 中 枢 ⑤呼吸可改变其紧张性: ②始终有紧张性,且>交感紧张性 ④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 ①下丘脑是皮层下的一高位整合中枢 ②越是高位N元其整合功能越复杂 1.颈A(动脉)窦和主A(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1)压力感受器 部位:颈A窦和主A弓血管外膜下的神经末梢。 适宜刺激:血管壁的牵张度≈血压的变化。 (2)传入神经 窦N(加入舌咽N)。 弓N(加入迷走N,家兔则游离较长称减压N)。 (3)中枢联系 其传入冲动先到达孤束核再与心血管中枢联系。 三 心血管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