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辐射与遥感-第二章技术范本.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降水的影响 太阳活动与地球上自然灾害的关系 太阳正常活动造就和维持地球良好的生态环境,异常活动则对地球的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形成灾害 太阳活动剧烈 黑子、耀斑、质子、电子事件、太阳风、日冕活动等 影响地球的物理状态与变化规律,影响海洋和大气的环流过程,太阳活动通过电磁作用影响固体地球(包括自转变化) 日地关系研究在最近数十年间一直受到天文、地球科学及其他学科学者的重视 我国早在公元187年就有了太阳活动与洪涝关系的记录 太阳在11年周期尺度上的辐射和微粒变化可影响地球的温度,甚至影响气候。 世界范围内的大的火山、地震活动与太阳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 温度变化与太阳周期长度的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 在极大值年或前后一年,渤海出现严重的冰情 中国1800多年的大地震频谱分析表明,11年周期的幅度最大,22年次之 中国6级以上地震频次在太阳活动下降段有一明显的高峰 多种解释机制,如峰年易震机制,日本高山威雄的太阳—气压—地震说,前苏联森廷斯基的太阳-地球自转-地震说,美国辛普森的太阳-地电流-地震说等 § 2.3.2地球绕日轨道与日射分布 日地几何关系示意图 近日点 冬至点 春分点 半短轴 半长轴 夏至点 秋分点 远日点 黄道面法向 地轴 δ:太阳赤纬 ε:地轴倾角 ω:近日点相对于春分点的经度 ν:某一给定时间地球的实际偏离角 λ:地球的实际经度 偏心率 地球轨道的偏心率(eccentricity)定义为两焦点之间的距离与椭圆长轴(a)之比,即 地球绕日轨道形状 月球或其他星球的引力拖拽 从近乎于圆形到轻微的延伸再恢复 经历上述一个周期需要的时间约100,000年. 黄赤交角 地轴倾角ε 测量到的地球赤道平面与轨道平面的夹角,现在为23.5o. 黄赤交角并不是一个常数,有一个非常微小的变化周期: 41,000 年. 岁 差 近日点相对于春分点的经度ω 公转中,春分点时地球在椭圆轨道上所处的位置,将会影响地球上各个季节的起至时间,也会使地球在近、远日点出现的时间发生变化,其中地球出现在近日点的时间变化称为春分点的岁差。它控制着地球轨道偏心率和黄赤交角的变化。 因为每年约25min的近日点前移,而具有约2.1万年的周期 地球轨道参数变化与气候变迁 —天文气候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837年 Louis Agassiz,提出日照减弱形成冰期 1842年 Joseph Alphonse,地球轨道形状的长期变化形成冰期 1855年 Leverrier,指出轨道偏心率e存在变化 1875年 James Croll,利用Leverrier公式计算50万年的e变化: 指出地轴倾斜、轨道偏心率变化、岁差是冰期形成的原因,但错误地推测北半球冬季是形成冰期的敏感季节,冬季日照减弱,雪的反馈作用引起冰盖发育,形成冰期。 1930年,M. M. Milankovitch,开始较系统地研究地球轨道参数(偏心率、黄赤夹角、岁差)变化对气候变迁的影响。 轨道参数在过去年代中的变化 轨道偏心率(0.01--0.04) 平均周期约10万年; 黄赤交角(22°2′--24°30′) 平均周期约4.1 万年; 分点岁差(-0.05--0.05) 平均周期约2.1万年. 轨道偏心率、黄赤交角和分点岁差影响日地距离、公转速率、季节长度、接收的太阳辐射量! 轨道三要素周期的叠加 O18小波 地质时代深海δ18O /16O 比值的变化 δ18O 由8个质子10个中子组成,δ18O /16O 比值高—海水冷 周期及振幅: 95.07ka 0.29; 40.89ka 0 .17; 23.58ka 0 .15; 18.90ka 0 .09 (轨道偏心率9.8万年、黄赤交角4.1 万年、分点岁差2.2、1.9 万年准周期) 南极过去42万年的大气温度、GHGs和Dust记录 (取自Petit等人,1999) 图中: 具有明显周期性 气温、CO2、CH4和沙尘之间显示出明显的相关 太阳天顶角θ 纬度φ 太阳赤纬δ 时角h 在两极处,φ=±π/2,所以cosθ0=sinδ,所以θ0=δ或者π/2-δ。 任意纬度的太阳正午时,时角h=0,所以cosθ0=cos(φ-δ),θ0=φ-δ 除两极外,其他地方日出日落,θ0=π/2 半日(记为H,日出-正午-日落),可写为cosH=-tanφtanδ,在φ=0(赤道)或(两分点),cosH=0,太阳日(白昼)长度为12h。极夜的纬度在冬半球为φ=90-|δ| 太阳赤纬仅仅时年中各天的函数,与观测点位置无关[23°27’,-23°27’] 到达人眼的大多数光都不是直接来自光源,而是简介来自散射。散射是与光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有关的一种基本物理过程,他在整个电磁波频谱的所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