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第二章·第二节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玉器资料.ppt

104第二章·第二节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玉器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璧 良渚文化 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乡庙乔村嘉菱荡出土 玉琮 良渚文化 浙江省 余杭县 反山墓地出土 玉钺 良渚文化 浙江省 余杭县 反山墓地 出土 * * 第二节 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玉器 时间范围:距今7000——4200年左右。 地域范围:长江中游、下游地区(环太湖流域)以及江淮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 重要考古发掘遗址:主要有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河姆渡文化遗址、马家浜文化遗址、崧泽文化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北阴阳营文化遗址; 江淮流域的薛家岗文化遗址、凌家滩文化遗址;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遗址、屈家岭文化遗址、石家河文化遗址等。 第二节 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玉器 以太湖地区即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为中心,有 河姆渡文化 马家浜文化 崧泽文化 良渚文化 前后一脉相承,年代为距今约7000——4200年。 一、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玉器 (一)河姆渡文化玉器 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部的宁绍平原,因遗址首先发现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命名,距今年代约7000——5300年。 1. 种类与工艺 (1)种类:饰品:玦、璜、环、珠、管等; (2)工艺:材质以产于遗址附近的萤石为主,硬度为4度; 玉器造型不够规整,表面手工琢磨痕迹明显,原始性强。 2. 分析 (1)玦:为扁圆柱形,璜为圆柱体,一端穿小孔。 (2) 河姆渡文化玉器:系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玉器 。 (二) 马家浜文化玉器 初见于浙江嘉兴马家浜而得名。该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南到钱塘江北岸,北到江苏常州一带,年代距今约6500——5500年。 1. 种类与工艺 (1)种类:璜、玦、璧、环、镯、珠、坠等。 (2)工艺:质材多透闪石类,琢制不工整,但较河姆渡进步。 玉璜为片状,可分三式;玦亦可分三式,还有圆立柱形 2. 分析 (1)玉璜:为长江下游地区首创,成为后世玉璜先河; (2)玉璜佩戴方式:两端朝上,作项饰,其用法得到最早的依据。 (三) 崧泽文化玉器 遗址初见于上海青浦崧泽村,故名。遗址主要分布在太湖流域地区,有青浦福泉山、吴县张陵山、草鞋山等。该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启良渚文化,年代距今约5900-5300年。 1. 种类与工艺 (1)种类:璜、玦、管、环、镯、珠、坠、玉琀等。 (2) 工艺:材质有透闪石类,还有少数萤石;琢制不工整,表面研磨不平匀,光素。璜有窄条形和半璧形两种,琀有璧形和心形两种。 2. 分析 (1)未见玉质生产工具及礼仪器,制玉不发达; (2)玉璜:出土于墓中尸骨的颌下部,证实璜是项饰; (3)玉琀:表示葬玉新风尚; (4)文化关系:崧泽文化是良渚文化玉器的直接源头。 (四) 良渚文化玉器 分布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太湖地区,南端到钱塘江,西北至江苏常州一带,以今余杭反山、瑶山及其附近为中心,上海青浦福泉山、马桥、金山亭林均有良渚文化遗存发现。 该文化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以杭州钱山漾、吴县张陵山等遗址为代表,晚期以良渚遗址为代表。 良渚文化遗址于1936年在浙江余杭良渚镇被发现,1959年命名。 时间为距今约5300——4200年。 (四) 良渚文化玉器 种类与工艺 1. 种类与工艺 (1)种类 生产工具:斧、铲、凿、杵、纺轮等; 装饰品:管、珠、璜、镯、带钩、觿、兽面纹环、鸟形佩等; 礼仪器:钺、璧、琮、冠饰、项饰等。 (2) 工艺: 玉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其它质材有蛇纹岩、玛瑙等。 剖玉方法:镟切法(玉器上可见圆盘形砣具的镟切痕迹)、线切法。 钻孔方法:装饰品主要采用锥钻法,有单面钻和双面对钻两种方法;较大 的璧、琮等,采用管钻法,孔璧中间留有“台痕”,钻具为竹管或骨管。 雕刻技法:有片雕、浮雕、镂空雕、圆雕、阴线刻、阳线刻等六种; 纹饰线刻:多为细阴线纹,工整、匀细、密致、样式统一,纹饰琢刻工具可能是尖薄的硬质刻具。 造型:有几何形、圆方复合型、人物动物形等; 纹饰:有兽面纹、人首纹、神徽纹等 (四) 良渚文化玉器 分析 1 2、分析 (1)玉器品类(生产工具、装饰品、礼仪器)齐备 数量大; (2)玉器雕琢精美,纹饰精细,技法娴熟,造型工整,表明工艺水准高超,达到史前时代的制玉高峰; (3)造型与纹饰的首创性成果: (造型)带钩、觽、冠饰、琮、成套礼仪用钺等; (纹饰)兽面纹、神徽、束丝纹、鸟纹等; (四) 良渚文化玉器 分析 2 (4)对一些独特玉器的讨论: A、玉带钩的意义:出土于尸骨的腹部,可知系上衣挂钩,造型与春秋以后的不同,证明玉带钩的原始用法是钩头向内的; B、玉觽:系兽角形模拟,解绳结之用,转为佩饰; C、冠饰:四种造

文档评论(0)

338945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