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 研究对象:原始社会以来的一万年;中国领土范围内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的变化及规律。 内容:包括因人类生产所引起变化的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海岸线等各种自然地理因素发展变化的过程、特点、原因、规律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两点基本认识 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不停运动的自然综合体。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土壤、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等自然地理因素构成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而且处在不断的发展运动之中。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自然综合体。其中气候和水文是最活跃的,影响也最大。 小冰期或明清冰期 小冰期 英文:Little Ice Age,简写作LIA 是指一段在中世纪温暖时期之后开始的时段。这个名称由弗朗索瓦-埃米尔?马泰 Fran?ois-Emile Matthes 于1939年所创立。当时马泰用这个名词来描述一个在美国加州一条以原来的气候学说不能解释其存在的冰期。大约15世纪初开始,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寒冷时期,通称为“小冰期”,在中国也称为“明清小冰期”,小冰期结束于20世纪初期。 4、仪器观测时期1900-2000年 (1)1900-1940: 特点:世界性气候增温期,全球气温总趋势是增温。 表现:中国各地气温普遍升高0.1℃-1.0 ℃ ,以华北地区为最。 影响:气温的升高影响了中国西北部高山雪线的上升。 (3)、1970s—今 现代气候变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共同造成的,而近30年的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这种科学的共识促成了国际政治层面重大决策的产生,即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 全球气候变暖:“福音”?“灾难”!!! 1、水资源时空分布失衡的矛盾更加突出,部分地区旱者愈旱、涝者愈涝。若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超过1.5℃至2.5℃,约20%至30%的物种有可能会灭绝; 2、农业和林业生产自然风险加大,大范围严重饥荒出现概率增大; 3、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洪涝、风暴、咸潮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加大;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增多、增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太阳黑子对气候的影响 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4500°C。比太阳表面其他地区温度低1000-2000°C,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使地球的大气环流呈经向流动,南北极和赤道的冷暖空气对流造成灾害和寒冷天气。 重要成果 于希贤:《近四千年来中国地理环境几次突发变异及其后果的初步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二期; 郑景云、葛全胜、张丕远:《气候突变:史实与意义》,《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第14卷第2期; 满志敏:《光绪三年(1877)北方大旱的气候背景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5期 ;《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结构》,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张丕远《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年。 复习思考题 (1)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是方法和指标是什么? (2)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规律是什么? (3)简述影响气候变迁的因素。 (4)汉唐封建经济繁荣的气候机理。 * * 2、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是复杂的、曲折的 这种变迁不是直线式的、简单的过程,。各种自然地理因素都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每个因素的发展变化既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错综复杂,异彩纷呈,构成了一幅似无序、但又有序的自然地理景观。 第一章 五千年来气候的变迁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载《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第一节 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考古学方法: 即运用考古材料进行推断。-3000年至-1100年 一、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方法和指标 1、研究方法: 文献学方法: 即利用各时期、各地编纂的历史文献。 物候学方法: 即根据河开、湖冻,植物开花、结果,树叶的盛败及动物的活动等物候材料来研究的方法。 方志学方法: 即利用各地方志中所保存的丰富的、记载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气候资料,以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状况。 仪器观测法: 至近代才开始使用的通过仪器观测研究气候状况的方法。1900年,我国东南部地区一些省份采用以其观测的方法,将观测所得的气象资料,作为研究气候变迁的依据。 (1)在冬季,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温度每差一度,都可以测定出来; (2)冬季的温度对农作物的影响很明显,易于观测; (3)冬春季节,在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下,我国各地的气温升降比较一致,气温的升降具有普遍义。 目前,学术界在研究气候变时,一般采用冬半年气温变化为指标。 2、研究指标: 1、考古时期 2、物候时期 4、仪器观测时期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胎圈钢丝市场洞察报告.pptx VIP
- Starter Unit 2 Keep Tidy Section A 1a-2e 课件 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pptx
- (9号)青岛天信电气500KW变频器培训资料(四象限).ppt
- 传统风貌区打测绘说明书.pdf
- 2025年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金蝶云星空操作手册V3.5.docx VIP
- 《质量管理》试题题库汇总及参考答案 .pdf VIP
- 2024年八个方面检视剖析材料.docx VIP
- 202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建设预算项目划分导则.docx VIP
- 基于文旅融合视角的研学旅游产品创新发展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