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营养课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肥胖与营养 北京协和医院 卢世琰 肥胖的概述 肥胖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它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加重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 俄罗斯胖小姐选美 极其肥胖的儿童 超级肥胖 肥胖者与他同龄人的比较 肥胖~世界的末日 亚太地区肥胖的流行病学 2004年,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据估算,目前我国的超重者有2亿~3亿,肥胖症患者至少有0.3亿~0.4亿。 儿童肥胖令人担心:儿童肥胖率平均已达8.1%。北京市儿童肥胖率由1990年的3%上升到2000年的13.8%,80%的肥胖儿童成人后依然肥胖。 肥胖症是指身体含有过多的脂肪组织。 身体脂肪组织占体重的比例,成年女性超过30%、成年男性超过20%~25%,就可以定义为肥胖。 二 肥胖诊断方法 一,体质指数:BMI BMI W/M2 BMI: WHO 我国 18.5 营养不良 18.5 体重过低 18.5 – 25 正常 18.5 – 23.9 正常 25 – 29.5 超重 24 – 27.9 超重 30 肥胖 28 肥胖 二,腰围 WC 用来测定腹部脂肪的分布 WHO建议标准:男 94cm ;女 80cm 三,腰臀比 WHR 腰围与臀围之比 男 0.9;女 0.8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四,标准体重法 体重指数 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X100% 标准体重 kg 身高 cm -105 判断标准: 消瘦-10%以下,正常±10%,超重10-20%,肥胖 20% 五,皮褶厚度测量(不单独作为肥胖标准 三头肌部 肩胛部 腹部 评价肥胖病的指标: 人体测量法 身高标准体重法 皮褶厚度法 体重指数法、腰/臀围比值 物理测量法 根据物理学原理测定人体成分构成,推算体脂的含量,花费昂贵 化学测量法 操作复杂,需特殊设备,不作临床应用 欧洲成人根据BMI进行体重分类 三肥胖的分型 肥胖按发病的原因分为 继发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 肥胖按脂肪分布的主要部位 全身性肥胖 中心性肥胖 肥胖按年龄分 幼儿肥胖 成人肥胖 四 肥胖的原因 肥胖的原因非常复杂,大量研究表明,不同个体对能量摄入、食物的生热作用和体重调节反应不同,受遗传特点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即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因此肥胖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 一,内在因素 1,遗传因素 2,瘦素缺乏或抵抗 3,胰岛素抵抗 4,脂肪组织的变化 二,外在因素 1,饮食因素 2精神因素 3,体力活动过少 4,社会因素 与肥胖病发病有关的营养因素 不良的进食习惯 1)不吃早餐。 2)晚餐太丰盛。 偏食 饮食结构不良:高热量(甜食)高脂肪 多食: 速度快而唨嚼少 国内外调查研究发现,等量的食物,在一天之中进餐2~6次的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进餐次数较少的人发生肥胖的机会和程度高于进餐次数稍多的人。 三其它因素 妊娠期营养因素,孕母的营养对胎儿有影响 人工喂养及辅食添加,过早的添加固体食物 五肥胖的临床表现 一、一般临床表现 气喘、关节痛、疲劳、抑郁 二、内分泌代谢紊乱 高胰岛素血症、生殖激素的影响 三消化系统的表现 消化不良 、便秘 四、心肺功能的影响 肥胖对儿童的危害 一心血管系统 血粘稠度增高 血总胆固醇增加 低密度脂蛋白增加 血压增高 二、呼吸系统 肺活量减少 每分钟通气量减少 三、内分泌系统 生长激素改变 性激素紊乱 四体力、智力及生长发育改变 肥胖对成年人的危害 一、心肺功能不全综合症 脂肪堆积横膈抬高呼吸受限 气体交换减少血氧浓度降低 CO2储留导致呼吸性酸中毒 心输出量增加加重左心负荷 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1 过度肥胖和腹型脂肪分布导致呼 吸道机械性堵塞 2 特征是睡眠中阵发性呼吸暂停,提示症状:打鼾、睡眠质量差、醒后不能恢复精神 3 可导致低氧性心律失常而致死 三、心血管疾病 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等 肥胖患者胆固醇升高、糖耐量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随着BMI增加而升高,原因可能是肥胖者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导致肾脏钠潴留 四、糖尿病 肥胖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危险呈正相关 危险因素:儿童青少年时期肥胖 从18岁开始进行性体重增长 腹内脂肪堆积 ——独立危险因素 五、肥胖病是胆石症、胆囊炎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对危险随BMI增加而增加 肥胖者胆汁内胆固醇过饱和、胆囊收缩功能下降是胆石症形成的原因 胆石症易并发胆绞痛、急性胰腺炎 六肥胖病的治疗 肥胖治疗的目标 体重回复正常通常是不现实的,因此不一定以它作为减重策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