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干涉仪的光谱特性解释.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P 干涉仪的光谱特性分析 一、知识:描述多光束干涉及其在光谱分析上的作用: 1.多光束干涉理论: 如图: 设从介质→n,有r,t ???? ??n→,有, 相邻两支光的相位差为:=2nhcosθ? ? 由图,得透射光的复振幅依次为: ???????????????? ????? 于是,合成波在P点的复振幅为: ????? 由菲涅耳公式可得如下一些关系式: ??,? 可知,透射光在P点的强度为? ? 其中,——精细度系数 同样,可得反射光在P点的光强为??,且有 在光谱分析上的作用: 用于谱线的精细结构分析利用法—珀干涉仪(标准具)产生的细锐条纹,可以分辨波长相差很小的谱线的精细结构。表明标准具具有分光特性。 透射光强公式为 === 干涉仪两板的内表面镀金属膜时,光在它表面反射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只要两个膜 层是相同的,透射光强公式依然成立,不过,这时R应该理解为在金属膜内表面的反射率,而相继两光束的相位差 式中是在金属膜内表面反射时的位相变化。另外,光通过金属膜时将会发生强烈的吸收, 使得整个干涉图样的强度降低。设金属膜 的吸收率为A(吸收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应有 R+T+A=1 因此,由透射光强公式可得 到透射率公式为 2.非对称型F-P干涉仪的光谱特性 取t=2x10-6 f=5 i=0.08 d=1x10-3 A=0.05 I()= 由此得到I,R,的关系 取定并改变R1 R2的值 可用matlab软件模拟出I()与的关系曲线 结果如下 由模拟结果可知R1, R2值一定时 透射光强随波长增大呈周期变化 有极大值与极小值,周期约为1.5x10,且透射光强极大值随R1-R2增大而减小,透射光强极小值随R1-R2增大而增大。当波长增大时,透射光强变化程度缓慢,与理论相符合。 3.同理可得到对称型F-P干涉仪的光谱特性 t=2x10 f=5 i=0.08 d=1x10-3 A=0.05 I()= 同上可得I与关系曲线 结果如下 由图知同一波长时,R减小,I增大,反射光强减小。R一定时,随着波长增大,透射光强呈周期变化,极大值为1,极小值随R减小增大,不同波长透射率的变化范围也随R减小而减小。当波长增大时,透射光强变化程度缓慢,与理论相符合。 综上对比对称型和非对称型F-P干涉仪,反射率一定时,透射光强都随波长呈周期变化且周期相同,对称型F-P干涉仪的透射光强极大值固定为1而非对称型F-P干涉仪的透射光强极大值和两楔形板镜面的反射率有关,其差值越大极大值越小且总小于1,非对称型F-P干涉仪比对称型F-P干涉仪透射光强要小。 3如图(b)所示的 GT 谐振腔,对所有波长的反射率都是 100%;推导 GT 谐振腔的反 射系数;复数反射系数的幅角 ,代表反射光波的相移,它是波长相关的,光波的 群时延 。请绘出群时延随波长的变化曲线(为清晰起见,绘出 3-4 个周期), 总结并描述其规律。简述其应用。 查阅资料可知,G-T谐振腔引入的相移为: 式中R为谐振腔前镜的反射率。 由此得到G-T谐振腔的反射系数:r= 式中k=2π/λ。 复数反射系数的幅角φ(λ)代表反射光波的相移,它是波长相关的,光波的 群时延为:τ=dφ/dω 代入上述相移公式得到: 上式中, 绘出其波形曲线,有: 可以看出:群时延 y (w) 随波长的减小 (w 的增大) 在极大值和极小 值间呈周期性变化。 群时延的应用:群时延可用于改善信息的传输,使信息实现无失真传输。 。 。 τ ,从而产生时延 差 Δτ。 。 。。 。 ——G T 谐振腔,进行了研究,查阅资料得到其相移进而推导了其反射系数,分析了其群时延变化规律并对群时延的应用进行了总结。clear t=2e-4; lambda=5.5e-7:1e-13:5.51e-7; Phi=3.14; d=1e-3; delta=((4*pi*d*cos(t))./lambda)+2*Phi; R=0.94; F=4.*R./((1-R).*(1-R)); I=1./(1+F.*sin(delta./2).*sin(delta./2));???%对称型F-P干涉仪的光强变化曲线 figure(1) subplot(3,1,1); plot(lambda,I); xlabel('\lambda'); ylabel('I'); title('R=0.94'); R=0.64; F=4.*R./((1-R).*(1-R)); I=1./(1+F.*sin(delta./2).*sin(delta./2)); subplot(3,1,2); plot(lambda,I); xl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