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电测深和联合剖面测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激电测深和联合剖面测量.doc

激电测深和联合剖面测量   摘 要: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水的激发极化效应的差异为物性前提,用人工地下直流电流激发,以某种极距的接收装置,测量地层的不同激发效应,研究地层横、纵向激发极化效应的特点,以查明矿产资源和有关地质问题的方法。激电测深和联合剖面测量是激发激化法的常用方法,在硫化物金属矿的勘查过程中有较好的效果。该文简述了激电测深、联合剖面方法在威宁二塘镇铅锌矿勘探中的综合应用,并介绍了激电测深、联合剖面测量概念、装置及激发激化法原理,且对L-2线剖面异常解释推断及验证。   关键词:威宁二塘镇 激电测深联合剖面 铅锌矿区 综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056-03   1 激电测量原理和装置   1.1 工作原理   电测深法是在地面的测深点上(即MN极的中点),通过逐次加大供电电极AB极距的大小,测量同―点的不同AB极距的视电阻率ρS值,研究这个测深点下不同深度的地质断面情况。在AB极距离短时,电流分布浅,ρS曲线主要反映浅层情况;AB极距大时,电流分布深,ρS曲线主要反映深部地层的影响。   1.2 测量装置   采用图1装置用于研究地层的垂向变化,通常在重点异常区布置测深点。MN中点为测深点位置,MN不动,加大AB距进行观测。   2 矿区实测分析   以黔西南威宁县二塘铅锌矿区L-2测线激电测深及联合剖面测量,作为具体解释推断实例。   2.1 地质背景及铅锌矿分布特征   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与滨太平洋两大全球巨型构造域结合部位,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地质构造复杂、沉积建造多样、大陆流溢拉斑玄武岩浆活动强烈,深大断裂对该区地壳的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与它们伴生的成矿单元,主要受构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带状特征。   2.2 矿区地质   (1)地层与构造。   ①石炭系地层有中统黄龙组(C2h):浅灰、灰色厚层块状亮晶灰岩、燧石灰岩,夹生物屑灰岩,厚55~110m。与下伏大埔组连续过渡,整合接触。中统马平组(C2m):灰色薄至中厚层泥晶灰岩,夹3~5层薄层瘤状泥质灰岩厚42.69~55.62m。与下伏黄龙组渐变过渡,整合接触。二叠系出出露地层主要有:中统梁山组(P2l)、栖霞组(P2q)、茅口组(P2q);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em)。   ②断裂为矿区内主要含矿和控矿构造,分布于矿区中部,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倾向40°~60°,倾角50°~80°,区内全长2.2 km,断层上盘出露石炭系中统马平组灰色灰岩和二叠系中统梁山组浅灰中厚层砂岩、石英砂岩;下盘出露二叠系茅口组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   (2)地球物理特征。   ①各地层之间不同岩性极化率差异较大。铅锌矿体极化率大于1%,二叠系灰岩、石炭系为0.3左右,铅锌矿体远远高于正常围岩的极化率,表明矿体与围岩在极化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②本区矿化带具有中低阻、高极化率的特征,矿化岩石与围岩的电性差异,为电法测量提供了基础,也为本矿区寻找铅锌矿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提供了有利条件。   3 异常特征及验证   3.1 激电异常特征   黔西南二塘锌矿区L-2激电测深异常解释推断剖面图(图2、图3),电阻率等值线图总体反应断裂带及其上下盘的岩石特性,在横向350 m纵向近地表100 m附近位置有一高阻异常,推测是溶洞的可能;中深部则基本上表现为明显的中低阻体。   极化率断面等值线表明存在着一个极化率异常,异常高值中心横向位于测线300~400 m,纵向位于-500 m处;向北东向倾斜,向下延伸至海拔-900 m处。这一团块状异常区正好和电阻率等值线图上的中低阻区相对应。   3.2 激电异常验证   为了验证矿体位置和探求矿体的倾向, L-2线激电联合剖面测量OA采用了200 m和400 m两个极距。L-2线OA=200 m和OA=400 m的联合剖面视电阻率剖面图(图4、图5)上表明,在主要断裂处有正交点产生,而在产生视极化率异常的部位(激电测深异常产生的部位),OA=200 m的剖面在距测线第一个点500 m,OA=400 m的剖面在距测线第一个点640 m处都有反交点产生。   由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OA=200 m、和OA=400 m的两种极距曲线的对应交点(正交点对正交点,反交点对反交点)的连线还可以得到陡立岩层的倾向和倾角,正交点的位置数据表明断裂构造带的倾角很大,近乎直立;而反交点的连线标志着岩层倾角要小些,反交点连线表示岩层倾角的正切值约等于1.3,倾角约合50°。   由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OA=200 m、和OA=400 m的两种极距曲线的对应交点(正交点对正交点,反交点对反交点)的连线还可以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