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美学上:关注景观的视觉特性和艺术价值 地理上:关注景观要素的特征和形成机理 生态上:景观中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侧重于景观要素即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 * 航空界 格局多样性及其生态意义: 景观类型的空间结构影响景观中的能流、物流和物种流 相邻斑块间的聚集和分散影响斑块中的物种丰富度 三、景观结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 迁地保护 就地保护 斑块与生物多样性 廊道与生物多样性 四、景观破碎化与异质种群动态 景观破碎化可作两种理解: 作为一种过程,栖息地的破坏使得剩下的斑块碎片散布在整个景观中,对于那些只局限于原始栖息地类型的物种,破碎化意味着其原来完整的种群被那些不适合于栖息的地块分割为隔离的小种群。 作为一种格局,是破碎化过程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大小、形状、空间配置关系和能对特定物种运动形成阻力的一群斑块在空间中分配的集合。 异质种群的类型(HARRISON): 大陆和岛屿型(mainland and island) 斑块型(patchy population) 卫星型(satellite population) 完全隔绝型(非平衡型 Non-equilibrium) 异质种群理论的要点: 异质种群是指由一组空间相隔,相互有联系的局部种群所组成。 一个异质种群要长期生存,各组成的局部种群之间的迁入率必须大于各自的灭绝率。 异质种群越大,种群能生存的时间越长。 异质种群的稳定性由局部种群之间的迁移率来维持,迁移率越高,则动态稳定性越高。 不同栖息地局部种群因环境的不同会导致遗传结构的不同,当这些个体相互迁移时,能增加局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从而提高种群的生存力。 组成异质种群的局部种群之间的距离、动物的扩散能力对异质种群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有一个大种群和许多小的卫星种群所组成的异质种群,若大种群的数量足够大或相互之间有一定的扩散率,则对物种的保护十分有利。 五、景观生态学与自然保护区设计 自然保护区设计中景观生态学原理 景观结构与功能原理 景观异质性理论 景观格局理论 景观等级尺度理论 干扰理论 景观稳定性原理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自然保护区的选址原则: 典型性或代表性 稀有性 脆弱性 多样性 面积因素 天然性 感染力 潜在的保护价值 科研潜力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 核心区 缓冲区 过渡区 第七节 景观生态学与全球变化 全球环境变化 景观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景观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一、全球环境变化 全球环境变化(简称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 全球变化的研究是以气候变化为核心展开的,目前国际公认的全球变化研究,是由三个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科学计划组成:以研究气候系统中物理方面问题为主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以研究地球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过程为主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以了解导致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为主的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IHDP)。 全球变化生态学是研究全球变化的生态过程、生态关系、生态机制、生态后果及生态对策的科学。 目前的全球变化生态研究是关于区域及全球变化趋势、原因、机制和效应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索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全球变化对人类赖以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陆地生态系统与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及其反应,以期找出应对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小全球变化的不利影响,使地球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与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人口增长 土地利用和 覆盖的变化 大气成分的变化 生物多样 性的变化 土地荒漠化 气候变化 全球变化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 引起全球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性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主要从三个方面引起全球变化:(1)N 循环的改变;(2)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改变;(3)大气CO2浓度的改变。 主要的全球变化: 人口增长:巨大的人口压力是全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效地控制世界人口增长已成为解决地球环境问题的关键。 大气成分变化:在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密切的大气成分中,最受人们关注的是CO2、CH4、N2O、CFCs、O3。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最重要的土地覆盖变化是森林转变为农田;最显著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农业对土地的集约管理。 主要的全球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温暖化:其理论解释是温室效应; 降雨格局发生变化:中纬度地区降雨量增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的降雨量下降,而南半球的降雨量增大。 全球云量分布的变化 海平面上升 气候灾害事件增加 厄尔尼诺(El-Nino)和拉尼娜(La-Nina) 温室效应 主要的全球变化: 生物多样性变化: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是人类社会出现之前自然速度的100-1000倍以上,并且未来物种灭绝的速度将以目前10倍的速度增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