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度纤维高温气体过滤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ocVIP

多尺度纤维高温气体过滤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尺度纤维高温气体过滤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oc

多尺度纤维高温气体过滤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 随着空气质量日趋恶化,用于高温废气过滤排放的滤料开发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采用多尺度纤维复合方式开发具有过滤层与机织力学增强层的高温气体过滤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直径约为200nm的聚酰亚胺超细纤网作为过滤层。通过织造制得2/2斜纹碳纤维机织布作为力学增强层。对聚酰亚胺超细纤网耐热性能的研究以及对多尺度纤维复合滤料过滤性能的测试,证明该过滤材料具有作为高温气体滤料的研发价值,其最大过滤效率达98.13%。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过滤前后聚酰亚胺超细纤网的形貌,证实了过滤前均匀纤网的形成以及过滤过程中纤网对粉尘颗粒的有效拦截作用。 关键词:高温气体过滤;多尺度纤维复合滤料;纳米纤维;碳纤维;过滤性能 1 引言 近年来,大量排放的高温工业废气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空气质量”、“雾霾”、“PM2.5”等话题迅速升温,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对高温除尘技术的研发和优化极其重要[1]。研究结果显示,颗粒物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颗粒物在呼吸系统中停留的位置、运动规律、清除过程以及在人体内停留的时间。颗粒物的直径越小,对健康的影响越大[2]。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同时考虑到对自身健康的保护,杜绝大量烟气粉尘的排放,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美国 EPA 公司于1987 年推出了PM (particulate matter)的控制标准:PM10,又于1997年推出 PM2.5,更加突出了对细小颗粒物的防护[3]。 目前,大部分工厂排放的高温烟气首先经空气冷却器冷却至250℃以下再进行除尘,但这样温度的气体仍属于高温烟气[4]。近年来,各国积极展开了对各种高性能纤维的研发以适应高温除尘技术的要求,多种新型过滤材料蓬勃发展。虽然现阶段已经研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可用于高温气体过滤的滤材,但是每种过滤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自身缺陷。例如玻璃纤维,当玻璃纤维在200℃~260℃条件下使用时,其使用寿命短,滤布在短时间内会出现破洞现象。P84纤维和PTFE纤维虽然在此条件下的使用寿命相对较长,但其价格比较昂贵,一般企业难以接受。陶瓷纤维过滤材料在过滤阻力、过滤效率、使用寿命、清灰效果等方面都比较有优势,但是陶瓷纤维自身较脆,耐折性差,纤维易断。玄武岩纤维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绝缘性等性能较好,并且其来料丰富,价格较低,但是由于原料地域性的差异,不同产地不同厂家生产的纤维的各种性能差颇大[5]。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日趋严格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观念的深入人心,高温滤料的市场发展潜力越来越大[6]。滤料生产企业应加强技术革新,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改变目前高端高温滤料主要靠进口的局面,降低应用企业环保投入成本,使高温袋式除尘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大[7]。低阻、高效、长寿命的滤料将是发展的重点[8]。 本文选择聚酰亚胺作为过滤层材料,其耐高温性能优异,力学性能、耐腐蚀、耐溶剂、耐辐射等综合性能也十分突出,而且对微纳米颗粒的过滤作用十分有效[9]。同时,选择碳纤维机织物作为力学增强层材料,保护纳米过滤层的同时,为整个滤料体系提供必要的力学性能。碳纤维材料除具有耐高温性、耐腐蚀性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之外,其导电性能也十分优越,对静电纺丝的接收能力较强,可直接作为静电纺丝的接收材料使用[10]。 2 试验 2.1 试验材料 机织物基底选择2/2斜纹碳纤维织物(无锡市盛特碳纤维制品有限公司)。织物面密度为240 g/m2。经纬纱线密度均为200 tex,碳纤维为T300。使用试剂为均苯四甲酸酐 (PMDA)(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分子式C10H2O6,分子量 218.2;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上海市合成树脂研究所),分子式C12H12N2O,分子量 200.24;N,N-二甲基乙酰胺 (DMAc)(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子式C6H9N0,分子量 87.12。 2.2 试验仪器 JZB-1800注射泵(健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JSM-560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日本JEOL公司),yris-1型DSC分析仪(美国Perkin Elmer公司),TSI8130型自动滤料测试仪(美国TSI公司)。 2.3 多尺度纤维复合过滤材料的制备 由均苯四甲酸酐 (PMDA)作为二酐,4,4’-二氨基二苯醚(ODA)作为二胺,N,N-二甲基乙酰胺 (DMAc)作为极性溶剂,成功合成不同含固量的聚酰胺酸溶液。通过对聚酰胺酸溶液进行静电纺丝试纺,电压为12 kV,接收距离为20 cm,成功纺制出了纤维直径均匀且无液珠的聚酰胺酸(PAA)纤网。聚酰胺酸(PAA)纤网经过100℃、200℃、300℃和350℃各30分钟的梯度升温后,环化为耐热性能和机械性能优越的聚酰亚胺超细纤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