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藏族文明发展史
关于青藏高原隆起的传说
旧石器文化
细石器文化
新石器文化西藏高原新石器时代文化
时间:2011-01-14 02:53:17 来源: 作者: 随着西藏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关新石器时代的材料日益丰富,我们也对其的空间分布状况、文化特征等方面有了初步认识。西藏新石器文化遗存全区内分布相当广泛,迄今为止已发现近150处,其中具有明确地层关系和可靠年代界限的遗址较少,主要是石器采集地点,尤其以细石器采集地点为主。目前经科学考古发掘的遗址有卡若、小恩达、曲贡、昌果沟、邦嘎、加日塘6处,这些遗址的年代均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它们的发现与发掘对于全面认识西藏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但由于资料有限,难以形成系统的综合研究,在判断西藏新石器文化的起始年代、文化分期及文化谱系等诸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文根据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拟就西藏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类型、经济形态、文化特点等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看法。
一、西藏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
关于西藏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类型,李永宪先生曾根据文化面貌、分布区域及年代特征等的不同将其大致划分为4种文化类型,即藏西北文化类型、卡若文化类型、曲贡文化类型及林芝文化类型。[1]其中对藏西北文化类型和林芝文化类型的研究,限于更多实证材料的缺失,对其分析和认识尚欠深入,很难作出实质性的结论。
在西藏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已明显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认为能构成考古学文化的有三种文化类型,即卡若文化类型、曲贡文化类型和加日塘文化类型,其他文化类型还需要发掘更多的资料加以佐证。
(一)卡若文化类型
这是以昌都卡若遗址[2]为代表分布在西藏东部高山峡谷地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同类遗址还有昌都小恩达。[3]根据遗址地层关系和遗存特征,卡若文化有早、晚二期之分。卡若文化类型的主要特征是:在石制生产工具方面,打制石器、细石器和磨制石器三者并存,以打制石器为大宗,细石器次之,磨制石器较少。打制石器多为石片石器,一般采用锤击法进行二次加工,亦有少量使用交互打击法和相邻两边或相对两边的错向加工,少数石器运用了“预加工”技法。石器种类有铲、斧、锄、切割器、刮削器、砍斫器、敲砸器、尖状器、钻、矛、镞、石砧等,大部分工具都修整出便于手握的柄部。细石器主要是以间接打击法产生的,包括具有典型特征的船底形石核、楔形石核、锥形石核、柱形石核和与之相对应的由压剥法产生的细小石片或石叶,以及经第二步加工而成的镞、尖状器、刮削器等。磨制石器制作精细,使用了刻、琢、切锯等多种技术,大多数为通体磨光,也有局部边缘磨光者,其中以长条形的锛、斧、凿,以及凹背直刃的鸟翼形石刀、刃开在弓背部的半月形石刀为最有代表性。
陶器均是夹砂陶,器类简单,由罐、盆、碗构成器形组合,以小口平底鼓腹且耳不发达为其主要特征,不见圜底器和三足器。陶系丰富,以灰陶和红陶为主,黄陶、黑陶次之,兼有少量彩陶。陶器均为手制,多采用泥条盘筑法制成,小器则直接用手捏成型,器表打磨不光滑且较粗糙,火候不高。陶器器表装饰纹饰繁缛,装饰手法以刻划为主,其次为抹刷、剔刺、附加堆、压印及彩绘,纹样多见绳纹、篮纹、平行线纹、菱形纹、三角形纹、连弧纹、叶纹、贝纹、方格纹等。
骨器取料广泛,多以动物肢骨制成,肩胛骨磨制的制陶工具也占一定比例,大部分切割器是将肋骨两侧缘磨制锋利而直接使用。器形主要有锥、针、刀、刀梗等,制作精美,反映出较高的工艺水平。牙器全为獐牙制成,尖部加磨。装饰品有骨、石、贝质的璜、环、珠、镯、项饰、牌饰、垂饰等。
房屋平面形状有圆形、方形和长方形之别,[4]早期房屋的墙体均为草拌泥,晚期墙体以石砌筑;建筑形式主要有圜底式、半地穴式和地面筑造3种类型,晚期可能已出现了两层楼房建筑。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卡若先民的居住形式已逐步多样化,反映了他们较高的建筑技术发展水平。
卡若遗址和小恩达遗址虽属同一种考古学文化,但两者的文化面貌仍存在一些差异,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方面体现出各自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卡若遗址出土的细石器中有大量的细石叶,而小恩达遗址中未发现细石叶;卡若陶器全为平底器,小恩达陶器不仅有平底器,还有圈足器,另外,还出现了陶质细密的磨光黑皮陶。2处遗址的年代也不一样,卡若遗址大致为距今4300~5300年,[5]小恩达遗址距今约为4000年。由此可见,它们在时间上可能先后承接,反映了同一文化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的文化特征。
(二)曲贡文化类型
这种文化类型的遗址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的西藏中部与南部地区,以拉萨曲贡遗址为代表,[6]其年代大致为距今3500~4000年,同类遗址还包括拉萨的达龙查[7]、嘎仲,[8]山南的昌果沟[9]、邦嘎[10]等遗址。这支新石器文化的生产工具以石器数量最多,骨器较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天才少年总决赛讲解.ppt
- 文化复习.7.8讲解.ppt
- 文化基础汇总讲解.doc
- 文化教育之学科分类讲解.docx
- 文化节专用--ACG人物简介图讲解.ppt
- 文化人类学-傈僳族讲解.ppt
- 文化生活_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讲解.ppt
- 天富大楼线监理规划讲解.doc
- 天花吊顶专项方案讲解.doc
- 天花粉种植技术规范讲解.doc
- 天津市河西区2016届高三一模(地理)讲解.doc
- 天津市河西区2016届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含解析)讲解.doc
- 天津市红桥区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八校联考生物试题讲解.doc
- 文明健康生活应做到的讲解.ppt
- 天津市近六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总讲解.doc
- 天津市静海县六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讲解.doc
- 天津市南开区2016届高三理综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讲解.doc
- 天津市南开区2016届高三理综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讲解.doc
- 文明礼仪伴我行用讲解.ppt
-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讲解.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