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法律实证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批判.docVIP

哈特法律实证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批判.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特法律实证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批判

哈特法律實證主義理論的哲學基礎批判張延祥目 次 壹、哈特的法律實證主義 一、哈特法律實證主義的創立 二、哈特法律實證主義的理論類型 三、哈特法律實證主義的理論實質 貳、實證主義與自然主義謬誤 一、摩爾的自然主義謬誤 二、自然主義謬誤實證主義與參、哈特法律實證主義中的根本矛盾衝突 一、最低限度的自然法 二、外在視角 三、哈特法律理論中總體的根本矛盾衝突 肆、固守洞中的哈特 中文關鍵詞: 法律實證主義、實證主義認識論自然主義謬誤是-應當命題 Key Words: Legal Positivism, Positivism, Epistemology, Naturalistic Fallacy, Is-Ought 中文摘要 哈特的法律實證主義必須從認識論這一根本立場上來理解與界定,其核心是事實與價值分離的學說。分離學說來源於摩爾界定自然主義謬誤所依據的認知與情感是分離的原理。然而G?E?摩爾的分離論乃是對休謨的「是-應當」區分學說的誤解。休謨並未將認知與情感分離開,相反,他認為理性受情感支配,並服務和服從情感。哈特的法理學所主張的道德中立在認識論上是不成立的,其理論總體上具有內在的根本衝突,是一個品格分裂的法理學。哈特的法理學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哈特對現代實證主義是盲從的,其所盲從的現代實證主義乃是將人之情感從經驗中盲目切割掉的閹割的實證主義。 Abstract With the separation thesis of fact and value as its core, H.L.A. Hart’s legal positivism must be understood and defined in the fundamental sense of epistemology. The separation thesis was derived from G.E. Moore’s doctrine of naturalistic fallacy, that is the separation of cognition and emotion. G.E. Moore’s separation came from a misunderstanding of Hume’s thesis of is-ought. Hume distinguished reason and emotion, but not separated cognition and emotion, for he strongly held that reason was subservient to passion. H.L.A. Hart’s legal theory is a dissociative disordered one, for it’s claim of moral neutrality cannot be qualified in epistemology,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fundamental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in his legal theory. The failure of H.L.A. Hart’s legal theory consists in his blind acceptance of modern positivism, which is a mutilated version compared with classical positivism, cutting away passion from experience. 是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信念是理性的基礎條件,而理性不是信念的終極根據。 ——威廉漢米爾頓勳爵:《論裏德論文集》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 [英]休謨關文運譯,鄭之驤校,人性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1月。  [英]菲利浦斯科菲德,張延祥譯,杰瑞米.邊沁H.L.A.哈特的法理中的功利主,北大法第8,2012年12月,頁343-375。 二、外文部分  Anscombe, G. E.&Wright, G. H. von, Preface, in: Ludwig Wittgenstein, On Certainty, G. E. M. Anscombe and G. Ho.von Wright (eds.), Denis Paul and G. E. M. Anscombe (trans.), v (1969).  Baldwin, Thomas, Introduction, in: Thomas Baldwin (ed.), G. E. Moore, Princi

文档评论(0)

cynthia_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