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知识教案1.docVIP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铃薯知识教案1

马铃薯知识教案 第一讲 认识马铃薯 1、马铃薯的发现和传播 ????马铃薯的发现、传播和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马铃薯在生产上的丰收性,生态上的适应性,经济上的高效益,营养上的丰富价值,使它从被发现以来,沿着传播发展的道路,被学者们赞誉为:“改造了欧洲”,“填饱了爱尔兰人的肚子”,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当前,全世界马铃薯收获面积在2.7--2.8亿亩,总产量2850--2900亿公斤,在世界粮食总产量中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而跃居第四位。我国大江南北,到处都有马铃薯栽培,发展迅猛,品种繁多,目前已跃居世界马铃薯生产国的第二位。这一发展趋势与世界马铃薯生产的趋势是一致的,它反映了我国人民对马铃薯产品的迫切需要和马铃薯生产的强大生命力。 ????西班牙人与“巴巴司” ???????马铃薯在原产地南美洲被当地印第安人称这为“巴巴司”,据各种资料记载,新大陆未被发现前,即公元1492年前,北美洲和中美洲还没有栽培马铃薯,直到美洲北周被发现,栽培马铃薯才从南美洲逐渐被引了出来。 ?????马铃薯在古代南美洲印第安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铃薯的丰欠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因此,印第安人把马铃薯尊奉为“丰收之神”,并认为马铃薯是有“灵魂”的。如果某一年马铃薯欠收或严重减产,就认为是“怠慢”了马铃薯神,必须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祀仪式,要杀死牲畜和男女孩子作为祭品,祈求马铃薯神保佑丰收。这种残酷的祭神仪式延续了很长很长时间。公元1547年一位到过秘鲁的西班牙人目睹并记述了这种祭祀仪式。他说,在长里约-拉姆巴城,很多印第安人和着锣鼓,迈着细碎的有节奏的步伐列队游行。部族的首领走在前面,他穿着新衣,披着刺绣的斗篷;接着是几列穿着整齐、衣服华丽、手持马铃薯袋的男孩;后边是几列穿着色彩艳丽的服装、拖着长襟、佩环叮咚的女孩,手里拿着金银器皿;再后面是排列整齐的人群,肩上都抗着木制犁锄之类的农具,手里也提着马铃薯;最后却是一头肥壮的骡子,它浑身上下披挂彩饰,黄的塞金,白的似银,辉耀夺目,光怪陆离,五彩相映,装扮成一个神奇的庞然怪物。游行之后,大家围着这头庄严的怪物,在首领的指挥下边歌边舞。然后首领首冲骡子捅一刀,祭祀者取出骡子的内脏,供奉在马铃薯神像前,其它人用马铃薯袋蘸着骡子的余血。仪式就此结束。不过这种祭祀仪式的祭品已仅限于牲畜而不在杀人了。到了近代,这种祭祀已发展成为印第安部族庆丰收的列行节目了。 1100年左右,印第安人创造出了更为复杂的一种制备薯干的技术。这种叫做“土达”的薯干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白色的薯干是在严寒的冬季把块茎在户外放置四五次,日出前盖上一层苇草,然后移入不很深的水池里浸泡两个月,在太阳下晒干制成。黑色薯干是冷冻后在阳光下晒软,由妇女们光着脚丫踩揉,挤去水分,晒干制成。这两种脱水的薯干都很轻,保持着块茎的原形,是印第安人越冬的主要食品。欧洲殖民者在进入南美洲之后,曾遇到连年的饥荒,这种薯干曾是他们赖以活下来的重要粮食呢! ????毫无疑问,人类在挖取马铃薯块茎时,野生马铃薯生长的场地被疏松了,松土有助于潜在的块茎长大,人类无意识的行动谱写了马铃薯农业技术的首要篇章。在人类村落遗址周围,在食物残渣以及施有人类排泄物的地方,出现了野生马铃薯的再生杂蔓,并相当明显地表显出马铃薯高产和块大,肥料的定向变异培养使人类走向栽培马铃薯的历史。当然,这一切经历了很久很久,但毕竟是马铃薯从野生向栽培史的迈进。可是,在南美洲虽然人类(主要是狩猎者)的最初迁移是由北往南进行的,但野生或半栽培的马铃薯却不可能随人类的迁移而迁移。因为这些狩猎者没有携带种用材料的习惯。当人类农业兴起时,南美洲人类的大迁移停止了,于是南美洲栽培马铃薯品种和类型的现代自然分布区被较好的相互隔离开了,结果形成了南美和智利两个马铃薯栽培中心。 ????苏联科学家布长索夫1925年对南美考察的资料认为,马铃薯的栽培种和野生种在南美洲有两个分布中心,一个是智利的南部,主要是智罗岛和他附近地区;一个是秘鲁--玻利维亚高原。这两个中心,马铃薯的类型非常丰富,但只有两个种与近代的栽培品种近似,一个是智利种即普通栽培种,分布于智利南部;一个是秘鲁--玻利维亚,分布于秘鲁--玻利维亚高原。经科学家验证,这两个种又都是来源于同一系统的血缘相近的两个亚种。 ????“巴巴司”第一次被旧大陆认识是在1536年,西班牙考察队到达马格达雷河上游,现今哥伦比亚境内万列兹镇罗科塔村附近,北纬7度的地方,他们惊奇地发现当地人都在吃一种不好看的食物,这是叫做“巴巴司”的植物地下果实。有点象欧洲人吃的萝卜或胡萝卜,和羊肉一起煮食;也可以当作喂养蓄禽的饲料。这个考察队的成员卡斯脱雅培论述这个植物时写道,这是一种开淡黄色花味道很好的根部含有淀粉的植物,很受印第安人欢迎,甚至还成为西班牙人喜欢吃的蔬菜。 秘鲁:人们尊奉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