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治技术.doc
杨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摘 要] 本文总结了杨树食叶害虫(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春尺蠖、草履蚧)的危害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
[关键词] 杨树 食叶害虫 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119-01
杨树是属杨柳科一种很普通的落叶乔木树,作为北方地区主要造林绿化树种。汤阴县近十几年来,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由于人工栽植的杨树都是纯林且大部分栽植密度过大,造成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现结合汤阴县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总结如下:
杨树食叶害虫在我县发生主要是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春尺蠖、草履蚧。
一、杨扇舟蛾(杨小舟蛾)
本地杨小舟蛾发生期比杨扇舟蛾依次推迟约15-20天左右。
1.危害状
1-2龄初孵幼虫群集叶面啃食表皮,呈箩网状,稍大分散取食整个叶片,仅留叶脉和叶柄;2龄后群集缀叶结成大虫苞,白天隐匿,夜出取食,被害叶枯黄,甚为明显;3龄后分散,食全叶,仅剩叶柄。
2.形态特征
成虫:雄成虫翅展23-37mm,雌成虫38-42mm。体灰褐色,前翅褐灰色,有4条灰白色波状横纹,顶角有1褐色扇形斑,外横线通过扇形斑的1段呈斜伸的双齿形,外衬2-3个黄褐色带锈红色斑点,扇形斑下方有1个较大的黑色斑。后翅灰褐色。卵:扁圆形,直径约lmm,橙红色,近孵化时为暗灰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2-40mm。头部黑褐色;胸部灰白色,侧面墨绿色;腹部背面灰黄绿色,两侧有灰褐色宽带,每节上着生环状排列的橙红色瘤8个,其上具有长毛,第一和第八腹节背中央各有1个枣红色的瘤,其基部边缘黑色,两侧各伴有1个白点。 蛹:体长13-18mm,褐色,腹末有分叉的臀棘。茧椭圆形,灰白色。
3.生物学特性
在汤阴县1年发生4代,以蛹在枯落物等处越冬。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成虫出现的时间分别在3月下旬至4月、6月、7月、8-9月。幼虫出现期晚1~2周,可危害至10月份。成虫夜晚活动,有趋光性,未展叶前,卵产于小枝,以后产于叶背,块产,常百余粒单层排列,易于发现。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叶肉,2龄后群集缀叶结成大虫苞,白天隐匿,夜出取食,被害叶枯黄,甚为明显;3龄后分散,食全叶。共5龄。末龄虫食量最大,占总食叶量的70%左右,虫口密度大时,可在短期间内将全株叶片食尽,食料不足时有垂丝迁移现象。老熟幼虫在苞叶内结茧化蛹,末代老熟幼虫沿树干爬到地面,在枯叶、墙缝、树皮裂缝或地被物上结茧化蛹。
4.防治方法
4.1人工物理防治。人工摘除卵块、群集在叶片上取食的初孵幼虫、吐丝缀叶后化的蛹,然后集中销毁。
4.2化学防治。2至3龄期,喷25%阿维.灭幼脲Ⅲ号800至1000倍液,或喷80%敌敌畏800至1200倍液,或2.5%敌杀死6000至8000倍液。
4.3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采取灯光诱杀。用黑光灯引诱成虫飞至,并在灯下置一大水盆;或用佳多振频式杀虫灯,每晚可诱杀蛾类100~300只不等。
二、春尺蠖
1.危害状 初孵幼虫危害嫩芽嫩叶,幼虫稍大后食量大增,取食叶片,将叶片吃成不规则的缺刻,4-5龄吃全叶,仅留叶柄。
2.形态特征
春尺蠖是一种灰褐色的蛾子。成虫:雌蛾无翅,体长7-19毫米,灰褐色,触角丝状,腹部背面有短刺。雄蛾有刺,体长10-15毫米,触角羽毛状,前翅灰褐色,翅面具3条黑褐色波状横纹,中间一条常不明显。成虫体色因取食不同的树种常有变化。卵:长圆形,有珍珠光泽,卵壳上有刻纹,初产时灰色,后逐渐变为深灰色。幼虫:老熟时体长22-40毫米,初龄幼虫黑黄色,以后体色变化较大,有褐色、绿色、棕黄色等。头部有两突起,腹足两对,气门线为淡黄色。蛹:褐色,纺锤形,末端有臀刺。
3.生物学特性
每年3月初成虫开始羽化出土。见卵时间为3月中旬,下旬卵开始孵化成幼虫,并开始取食叶片,危害树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入危害高峰期。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入土越夏并化蛹越冬,蛹期9个多月。在我县东部乡镇任固镇、五陵镇干旱的沙土地最适宜于春尺蠖生存。成虫多在晚上19-20时出土,雌虫无翅,爬行力强,多爬在树干下部等待交尾。雌虫产卵于树皮缝、剪锯口或枯叶内。小幼虫能吐丝下垂,随风飘荡转移,老熟时选择干湿度适宜的土壤中化蛹,并能随土壤温湿的变化而上下蠕动。
4.防治方法
4.1成虫期防治:根据发生情况,在3月初将高效氯氢与柴油按1:10的比例进行混合,把草绳浸入药液中1-2小时,取出后系在树干下部距地面30-40厘米左右,可阻杀雌成虫上树。每天早晚清扫树干基部的春尺蠖若虫,集中烧毁,但要结合地面喷药或者深埋才能达到防治目的。
4.2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预防儿童丢失上的应用.doc
- 无线电技术在航天航空上的应用研究.doc
- 无补偿直埋冷安装技术在丹东市的推广探析.doc
- 日产逍客变速器漏油.doc
- 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高产栽培技术.doc
- 日光温室韭菜―小型西瓜立体栽培技术.doc
- 日期格式校验算法.doc
- 日本BMD系统的发展特点与能力分析.doc
- 日本民族与文化之由来.doc
- 日本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浅谈.doc
- 小学数学课堂人工智能教学实践与评价体系构建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学生合作学习模式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验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短期效应评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跨学科教学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资源动态定价与优化配置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金融科技企业合规性监管政策优化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量子通信技术在金融信息安全传输中的性能优化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课程效果评价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学科学智能教育平台用户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