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治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治技术.doc

杨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摘 要] 本文总结了杨树食叶害虫(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春尺蠖、草履蚧)的危害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   [关键词] 杨树 食叶害虫 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119-01   杨树是属杨柳科一种很普通的落叶乔木树,作为北方地区主要造林绿化树种。汤阴县近十几年来,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由于人工栽植的杨树都是纯林且大部分栽植密度过大,造成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现结合汤阴县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总结如下:   杨树食叶害虫在我县发生主要是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春尺蠖、草履蚧。   一、杨扇舟蛾(杨小舟蛾)   本地杨小舟蛾发生期比杨扇舟蛾依次推迟约15-20天左右。   1.危害状   1-2龄初孵幼虫群集叶面啃食表皮,呈箩网状,稍大分散取食整个叶片,仅留叶脉和叶柄;2龄后群集缀叶结成大虫苞,白天隐匿,夜出取食,被害叶枯黄,甚为明显;3龄后分散,食全叶,仅剩叶柄。   2.形态特征   成虫:雄成虫翅展23-37mm,雌成虫38-42mm。体灰褐色,前翅褐灰色,有4条灰白色波状横纹,顶角有1褐色扇形斑,外横线通过扇形斑的1段呈斜伸的双齿形,外衬2-3个黄褐色带锈红色斑点,扇形斑下方有1个较大的黑色斑。后翅灰褐色。卵:扁圆形,直径约lmm,橙红色,近孵化时为暗灰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2-40mm。头部黑褐色;胸部灰白色,侧面墨绿色;腹部背面灰黄绿色,两侧有灰褐色宽带,每节上着生环状排列的橙红色瘤8个,其上具有长毛,第一和第八腹节背中央各有1个枣红色的瘤,其基部边缘黑色,两侧各伴有1个白点。 蛹:体长13-18mm,褐色,腹末有分叉的臀棘。茧椭圆形,灰白色。   3.生物学特性   在汤阴县1年发生4代,以蛹在枯落物等处越冬。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成虫出现的时间分别在3月下旬至4月、6月、7月、8-9月。幼虫出现期晚1~2周,可危害至10月份。成虫夜晚活动,有趋光性,未展叶前,卵产于小枝,以后产于叶背,块产,常百余粒单层排列,易于发现。初孵幼虫群集啃食叶肉,2龄后群集缀叶结成大虫苞,白天隐匿,夜出取食,被害叶枯黄,甚为明显;3龄后分散,食全叶。共5龄。末龄虫食量最大,占总食叶量的70%左右,虫口密度大时,可在短期间内将全株叶片食尽,食料不足时有垂丝迁移现象。老熟幼虫在苞叶内结茧化蛹,末代老熟幼虫沿树干爬到地面,在枯叶、墙缝、树皮裂缝或地被物上结茧化蛹。   4.防治方法   4.1人工物理防治。人工摘除卵块、群集在叶片上取食的初孵幼虫、吐丝缀叶后化的蛹,然后集中销毁。   4.2化学防治。2至3龄期,喷25%阿维.灭幼脲Ⅲ号800至1000倍液,或喷80%敌敌畏800至1200倍液,或2.5%敌杀死6000至8000倍液。   4.3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采取灯光诱杀。用黑光灯引诱成虫飞至,并在灯下置一大水盆;或用佳多振频式杀虫灯,每晚可诱杀蛾类100~300只不等。   二、春尺蠖   1.危害状 初孵幼虫危害嫩芽嫩叶,幼虫稍大后食量大增,取食叶片,将叶片吃成不规则的缺刻,4-5龄吃全叶,仅留叶柄。   2.形态特征   春尺蠖是一种灰褐色的蛾子。成虫:雌蛾无翅,体长7-19毫米,灰褐色,触角丝状,腹部背面有短刺。雄蛾有刺,体长10-15毫米,触角羽毛状,前翅灰褐色,翅面具3条黑褐色波状横纹,中间一条常不明显。成虫体色因取食不同的树种常有变化。卵:长圆形,有珍珠光泽,卵壳上有刻纹,初产时灰色,后逐渐变为深灰色。幼虫:老熟时体长22-40毫米,初龄幼虫黑黄色,以后体色变化较大,有褐色、绿色、棕黄色等。头部有两突起,腹足两对,气门线为淡黄色。蛹:褐色,纺锤形,末端有臀刺。   3.生物学特性   每年3月初成虫开始羽化出土。见卵时间为3月中旬,下旬卵开始孵化成幼虫,并开始取食叶片,危害树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入危害高峰期。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入土越夏并化蛹越冬,蛹期9个多月。在我县东部乡镇任固镇、五陵镇干旱的沙土地最适宜于春尺蠖生存。成虫多在晚上19-20时出土,雌虫无翅,爬行力强,多爬在树干下部等待交尾。雌虫产卵于树皮缝、剪锯口或枯叶内。小幼虫能吐丝下垂,随风飘荡转移,老熟时选择干湿度适宜的土壤中化蛹,并能随土壤温湿的变化而上下蠕动。   4.防治方法   4.1成虫期防治:根据发生情况,在3月初将高效氯氢与柴油按1:10的比例进行混合,把草绳浸入药液中1-2小时,取出后系在树干下部距地面30-40厘米左右,可阻杀雌成虫上树。每天早晚清扫树干基部的春尺蠖若虫,集中烧毁,但要结合地面喷药或者深埋才能达到防治目的。   4.2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