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旅游资源中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十大亮点.docVIP

淮安旅游资源中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十大亮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淮安旅游资源中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十大亮点

总第二期 淮安市科学技术协会编 2003年9月 淮安旅游资源中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十大亮点70.63公里,创世界最长的水坝记录,它因其特有的长度、显著的效益和长期使用等特点而闻名于世”。大堤上有古水工建筑物、镇水铁牛、乾隆御碑等大批文物古迹。“纵目长湖水,空蒙远接天。不风还激浪,无雨亦生烟。”是对洪泽湖秀丽的风光和磅礴气势的赞美。历经1800年的大堤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工作正在进行,随着“申遗”工作的进展,旅游效应必将凸显。 二、明代第一陵 明祖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高、曾、祖父三代修筑的衣冠冢。原有皇城三道,其中两道砖城,殿宇、署房、亭阁、官私宅第千间,清康熙十九年(1680)与泗州城同湮于黄淮洪水。1967年建设圩堤,使其神道石刻浮出水面,1976年起经框扶、整修,对游人开放。石刻有狮、麒麟、马、华表、马官、拉马侍者、文臣、武将、太监等共21对,气势辉宏,其个体之大,造型之美,雕工之精,居明代17座皇家陵墓之首,国内罕见,是研究我国古代石刻艺术之精品。1997年1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水)下陵寢,有待进一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今后,将随十三陵、明孝陵等明、清其它已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项目的陵墓,扩展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项目。 三、古运河暨大运河文化广场 大运河与长城齐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古到今,她一直是我国南北水上运输大动脉,自隋唐至明清,是南粮北调的主干线,为历代统治者维持生存的命脉所系。建国以后她又是北煤南运的水上运输主干线,促进了城乡经济稳步发展。运河中最古老的河段邗沟(今淮扬运河前身)始凿于春秋时代后期(公元前486年),在今楚州城北末口入淮,开辟了长江与淮河间的水上通道。淮安境内自隋至明、清先后由人工开凿规模较大的运河有汴河(通济渠)、沙河、洪泽新河、龟山运河、清江浦(今市区里运河)、中运河等近十条。清江大闸(若飞桥)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是古运河上现存最古老的石闸,史称漕运咽喉,由此奠定了淮安(清江浦)的“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历史地位,运河文化丰富多彩。隋炀帝游幸江都,曾途经市区,陆地行舟发生在今淮阴区境;康熙六次南巡,都为亲临清口(今淮阴区码头镇附近)面谕黄淮运治理的机宜,乾隆六下江南,四次临清口阅视治河,他们曾驻跸清江浦、码头镇和楚州,这些地方不仅留下他们的治水业绩,还留下了他们大量的御笔碑刻。清·江南河道总督署暨清晏园及原明代陈潘二公祠、清代四公祠等,都是运河历史文化的陈跡。大运河文化广场已经建成,大运河博物苑、古运河文化长廊在建设中,淮安是三千六百里运河中无可争议的“运河之都”,是运河的文化中心。大运河文化广场上的浮雕,全面展现了2500多年的运河文化史,和淮安居于运河中心的文化历史地位。 四、水下泗州城 泗州源设于泗水边,管理泗水漕运。隋开通济渠(又称汴河),在盱眙对岸入淮,漕运多改走南线由淮河、汴河进入京畿。唐开元二十三年(735)泗州迁至汴河入淮口的临淮县城,成为南方溯流入汴进入京畿的津要,唐宋至清初是著名的漕运中心和水陆都会。城内原有州衙、都察院等官衙20余处,寺、庙、庵、祠等建筑53处,坛、堂、亭、阁12处,还有高达150尺的灵瑞塔。建筑壮观,古迹众多,“衢闾整饰,栋宇毗连”,繁华兴盛了近千年。由于黄河夺淮的影响,水高城低,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湮没于黄淮洪水,永沉泽国。如今其上堆积了厚达5—7米的泥沙,真实面目已难得一见,开发有一定的难度。然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进行合理规划,搞水下开发和水下旅游,可以不影响淮河正常排水。泗州城是世界上少有的水下千年古城、少有的奇观,一旦开发,必将产生旅游轰动效应。 五、清代江南河道总督署暨清晏园 江南河道总督署设于清雍正七年(1729),是清代全国最高的治水机构,清晏园为河督署的西花园。自元代以来及明清三朝在北京建都,朝廷供给,北方戍边军费,多依赖南方,南北大运河成为维系统治者生存的生命线。运河在清口与黄河、淮河交会,黄河的洪水和泥沙严重影响漕运的安全。漕船北进,必需逾越黄河天险,处理好黄、淮、运水系的关系,对保证漕运的安全至关重要。从明代中叶起,这里一直就是全国治理的难点和重点。从清康熙十六年(1677)起,靳铺等河臣多常驻清江浦,至咸丰十年(1860)撤署,历经180多年,先后有52人任河道总督66任次驻节。河道总督是国家最高治水官员,其职衔多为正二品或从一品,靳辅等6人授有太子太保衔,张鹏翮、嵇曾筠、尹继善、高斌等7人由河督升迁尚书大学士(最高文官)。因河督署辖有24营河兵,故又称河帅或河台,乾隆四十八年以前,河督统加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以后改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 清晏园有江北第一园的美誉,匡亚明同志曾留有“不是江南园,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