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公共治理评论
论社会治理中技术与制度的辩证法
中国人民大学 张康之/4
企业推动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缘起、现状及转向
曲阜师范大学 李增元 宋江帆/12
政府管理与行政改革
中西不同政治生态中的问责研究述评 浙江大学 谷志军 王 柳/23
管理型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兴起的理论考察
南京大学 周 军/36
转换机制视角下我国乳品安全监管反效果研究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刘花花毛羽/45
社会治理与建设
影响农民工职业稳定性的分析框架与实证研究
厦门大学 丁煜 林玉妹 吴晓欢/56
劳动冲突中的工会:权力来源及其演生路径
上海社会科学院 李锦峰/63
政治学研究暨青年论坛
现代理性主义的历史解构——论列奥?施特劳斯的“现代性的两次危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张 敏/73
休谟与共和主义的现代转型
南京理工大学 徐志国/83
市场治理与公共经济研究
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
安徽财经大学 孙欣 邹婷 尹彪/91
甘肃发展论坛
甘肃经济转型的首要战略升级版——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实践思考
甘肃行政学院 范 义/98
法律治理与公法研究
对统一公法学理论的质疑与反思
辽宁大学 张弘 于虹/107
论我国行政决策程序中公众参与的理论脉络、宪法基础及立法原则
广东行政学院 朱海波/119
附录
英文摘要2013-2
/126
论社会治理中技术与制度的辩证法
张康之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工业文明在某种意义上是以技术进步为标志的。人类自进入近代以来,持续的技术发展已经征服了整个社会,技术进步不仅是撬动社会发展的杠杆,也是社会发展的成果。就技术与制度间的关系而言,虽然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技术进步会直接地作用于制度,诱发制度变革,但是,技术的进步必然会积聚起最终引发制度变革的力量。技术的发展与制度的变革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中来看这一问题,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处于一种互动的过程之中。总的说来,在历史的宏观视野中,技术进步必然引发制度变革,而在微观观察中,却不必然如此。在后工业化的进程中,我们对于制度变革的态度应当是积极的和主动的,而不应是等待技术的进步自动引发制度变革。
【关键词】社会治理;技术进步;制度变革;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97(2013)02-0004-08
收稿日期:2013-04-12
作者简介:张康之(1957-),男,江苏铜山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行政哲学与文化。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12XNL003)资助研究。
从近代以来社会治理的演进来看,走过了一个从政治过程向管理过程的发展历程。近代早期,社会治理过程中尚未出现管理自觉,此时的治理基本上是以政治的形式出现的。在20世纪,政治自身开始分化,即从政治中分化出了管理。因而,今天我们在使用“治理”一词的时候,其中既包含着政治的内涵,也包含着管理的内容,是一种对政治与管理总和的指称。之所以社会治理在20世纪出现了这种变化,即从政治中分化出了管理,一方面,随着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化走到了其典型形态的时候,在私人领域中发展出了科学的管理观念、文化、技术和方法,即形成了可以作为一门学科——管理学的对象的完整系统;另一方面,在近代社会起点中,“法的精神”与“科学精神”不分轩轾的状况在20世纪出现了向科学精神一方倾斜的情景,尽管政治意义上的法制一直在诠释着法的精神,但是,科学精神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渗透到了政治生活领域之中,使社会治理获得了科学关照,并发展出了可以用“管理”来加以命名的技术领域。当然,总体看来,20世纪并没有打破“法的精神”与“科学精神”间的平衡。在某种意义上,“法的精神”与“科学精神”有着异型同构的关系,虽然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加以表现,而在实质上则是一致的,如果试图把它们区分开来是不可能的。但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