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伤寒论太阳病概论16.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6.伤寒论太阳病概论16.doc

2013年6月11日 鹰飞天(986679928) 9:18:25 李克邵伤寒论解惑 九、对原文要一分为二 《伤寒论》的写作,在当时是成功的。但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若以现代的医学水平来衡量千余年前的作品,无疑是会有一些唯心的、落后的东西。因此不能把《伤寒论》看成天经地义,而是要去芜存菁,一分为二。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评价。 鹰飞天(986679928) 9:19:48 (一)在辩证方面 临床证明,有些疾病,如果用伤寒法辩证,依伤寒方用药,其疗效往往出人意表,为现代医学所不及,这已是中西医务工作者所共认的事实。但在辨病方面,还是很不够的。《伤寒论》中之所谓病----例如六经病,在现代医学看来,属于多种不同热性病(也包括某些杂病)的不同阶段,譬如头痛、发热、恶寒的太阳病,伤风、流感以及其他热性病的初期,都可能出现。发热、恶热、口渴、便秘的阳明病,则是多种热性病的中期或末期的共同症状。口苦、咽干、目眩或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的少阳病,则多见于感冒或并发胸膜、肝胆等疾患。自利不渴的太阴病,则多见于消耗性疾病出现心力衰竭时。心中痛热的厥阴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时也出现这样的症状。因此,要弄清楚疾病的本质和病原、病灶,以便掌握疾病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单凭六经辩证,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中西医结合,弄清楚究竟是什么病。 鹰飞天(986679928) 9:21:19 中西医结合? (二)在理论方面 例如“六经辩证”这是《伤寒论》在祖国医学方面突出的贡献。它确实是为后世临床大开了方便之门。但是也要看到 1、六经辩证本身,就存在着教条。譬如少阴篇三急下症,明明是燥屎形成的肠梗阻,只因为症状表现为“下利消水”,而不是“大便硬”。是“口燥咽干”,而不是大渴欲饮水,是“腹胀不大便”,而不是大便难,便不叫阳明病,却叫少阴病,这是证明。又如:同是寒浊为患的吴茱萸汤症,表现为“食谷欲呕”就划归阳明;表现为“吐利、厥冷”就划归少阴;表现为“干呕、吐涎沫、头痛”,就划归厥阴。同是停水不渴的茯苓甘草汤症,汗出者,划入太阳;“厥而心下悸者”,划入厥阴。同是胸中停痰的瓜蒂散症,“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划入太阳;“胸中满而烦,饥不能食者”,便划入厥阴。同是阳虚水泛的真武汤症,“发热、心下悸,头眩”的,写在太阳篇;“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的,写在少阴篇。甚至连“脉滑而厥”的白虎汤症,“下利、谵语”的燥屎症,也编入厥阴篇。这种撇开疾病本质,只依现象来分经的做法,实是典型的教条。 厚德载物(1805600514) 9:21:48 切,就是中西医结合毁了中医 厚德载物(1805600514) 9:26:24 丹丸散自古就有 宋朝多是散剂 比如平胃散 厚德载物(1805600514) 9:28:14 还有六一散等 厚德载物(1805600514) 9:29:23 丸剂是固守时用的 象升(1097360397) 9:30:06 丸剂是固守时用的? 这个我不懂,能说说么 厚德载物(1805600514) 9:30:49 治疗一个阶段后,可以不更方而长期服用时做丸剂 丸剂效缓而力专 鹰飞天(986679928) 9:31:52 2、六经辩症,不但其本身存在着教条,而且在后世温病学说“卫气营血”辩证的相形之下,也显得不够。譬如衄血、蓄血、热入血室、桃花汤症、黄连阿胶汤症等,以六经辩证就远不如以卫、气、营、血辩证,更便于临床。 下面举例说明以六经辩证代替荣、血辩证所致成的错误。 257条云“病人无表里症,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淤血,宜抵挡汤。” 258条云“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这两条,从下之前的“无表里症”、“发热”、“脉浮数”,结合下之后的“挟热便脓血”来看,可能本病就是温病学说中的气血两燔症。因为“无表里症”,是说发热的同时,并不兼有恶寒、身痛、头痛等表症,也不兼有腹满、潮热、便秘等里症。这样的发热、脉浮数,就启示了数为荣热、浮为热蒸于气的可能。尤其是下后脉数不解的两种结局:一是六七日不大便者,有淤血;一是下不止必便脓血,更清楚地说明病已涉及荣血,这本应清荣、凉血,或透热转气,采用清荣汤、化斑汤之类的方剂,却竟用了下法,这就导致荣热内陷,出现“脉数不解”和协热、便脓血等变症。 由此可见,在张仲景写《伤寒论》的当时,对于荣‘、血的辩证,在理论上尚未形成,临床实践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除了六经辩证这样的理论,存在着以上这些缺点以外,在其他方面,就说治则吧,理论上也不完善。譬如表症兼见里实症,始终坚守“先解表、后攻里”这一原则,直如天经地义,不可更改。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