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1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二.docVIP

江苏省淮安市201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淮安市201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二

江苏省淮安市2011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二 一 (22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文学是一幅意境深远的中国画,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文学是一首清脆园润的古曲,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文学是一坐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明眸: 急湍 :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应改为 应改为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①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特色。②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名族的艺术瑰宝。 第①句修改为:第②句修改为: 3.学校开展“好读书读好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九(1)班同学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分成四小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活动,在学校的文化窗上布置了下面二个专栏。 专栏一【说读书】(4分) 在讨论怎样处理阅读流行作品与经典名著的关系问题时,同学们形成了两种观点: 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流行作品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 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名著是经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他就不在话下了。读名著,有以一当十的价值。 两种观点,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说说你的依据并作简要分析。 专栏二【学读图】(每空0.5分,共2分)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读图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请欣赏漫画《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活方式),请根据画面的文字,在横线处补写其余几处。要求:①体现画面内容;②每空写一个5字句;③句末尽量押韵。 ① 事物少煎烤 ②住房环保型 ③手洗身体健 ④节能灯照明 4. 诗、文名句填空。(共8分,每题1分。请注意: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 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最前面的两道题) 必答题: ①曲径通幽处,           。(常 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      ,壮士十年归。(《》(分)(分)(分) 陆士华 到广西梧州,看到一种很奇特的树。 初次看到它,是在市政府招待所的门口,树干的粗细,略如我们常用的洗脸盆大小,直直地长着,不伸一根斜杈。只在向阳的一面,直接从树干身上生出一些蜡烛般粗的枝条,也不长,只有一两米。墨绿的叶,很像灯笼穗,一缕缕地垂挂在这些不长的枝条上,一如戏里使用的赶马鞭。这棵树贴楼很近,好像一只龙,正欲登楼远去。 它的名字叫南洋杉。 南洋杉的身姿,很有别于其他树的种类,令人一看,难以忘却。但是,这还不是它奇特的地方。它的奇特,在于它的性格。 在招待所住了几天,出来进去,老是看见它。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好奇心,向《梧州日报》的黄璋尊先生打听它的名字。“哦——”他应声道,便敬仰地望着这棵树的高高身姿告诉我,这是很值得介绍的一种树,著名作家秦牧先生来梧州,就很有兴致地和他谈起这树,谈起这树的性格。它是不甘屈居“人”下的一种树,不管有谁在它身旁,不管有多高,它总不甘落后,总要拼足了劲儿,一直长到高于人家为止。 我向这棵树的树尖望去,果不其然,招待所的楼房共有7层,它已长到7层之上,高出一头。最令人感叹的是,这楼房原来只有4层,上3层是后来加盖上去的。这树呢,便也分作两截,这两截下粗上细,在楼房第4层之上的高度,上下两截明显地区分开,一如楼房新旧之间的区别一样明显。可以想见当时的情景:原来它只是长到第4层之上就不长了,后来楼房加高,环境有了变化,它不能默然无视这种挑战,于是又长起个儿来,延伸自己的高度,直到它探出新的楼顶,重新占了上风为止。 这特点,也许是由于它的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xianwh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