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警示:“扫一扫”二维码背后暗藏安全风险.docVIP

中国消费者协会警示:“扫一扫”二维码背后暗藏安全风险.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消费者协会警示:“扫一扫”二维码背后暗藏安全风险.doc

中国消费者协会警示:“扫一扫”二维码背后暗藏安全风险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二维码应用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如今,二维码不只应用在查询促销信息、团购消费、在线视频等传统领域,电视媒体也开始利用二维码方式提升与用户的交互程度,甚至街头小广告也用上了二维码。但在当前二维码全面崛起的背景下,借助二维码传播恶意网址、发布手机病毒等不法活动也开始逐渐增多。如天津市民刘女士在扫描二维码参加团购时,由于二维码中含有手机病毒,导致手机被扣除了百元话费。这也让如何确保扫码安全,避免上当受骗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二维码之所以会发生恶意吸费、诈骗等行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生成方式简单,内容无人监管。目前网络上有大量的二维码软件、在线生成器方便人们制作二维码,几乎不存在制作门槛。同时也为手机木马或恶意软件制造者打开了方便之门,通过此种途径他们可瞬间完成恶意下载链接到二维码的转制。二是暗藏木马等病毒。一些不法分子会将有毒或带插件的网址生成一个二维码,对外宣称为优惠券、软件或视频等,以诱导用户进行扫描。而这种专门针对手机上网用户的诈骗手段,多是采用强制下载、安装应用软件等方式,达到获取推广费用或恶意扣费的目的。三是消费者防范意识不足。部分消费者出于好奇,看到二维码后,往往马上拿起手机拍一拍、扫一扫,却忽视了安全问题。殊不知,一旦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的应用中染有病毒,那么安装到手机中就会遭遇麻烦;如果扫描的内容是被挂上木马的网址,则有窃取消费者手机通讯录、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的风险,甚至被乱扣话费、消耗上网流量。   为使消费者在畅享二维码便利的同时降低安全风险,中国消费者协会特别提示:   一、安装二维码检测工具   目前部分手机安全软件或与二维码扫描软件合作,或独立推出了带安全检测功能的二维码扫描工具。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后,会自动检测二维码中是否包含恶意网站、手机木马或恶意软件的下载链接等安全威胁。如果有将会提醒消费者谨慎下载和安装,从而为消费者规避上当或者感染恶意软件的风险,保障用码安全。   二、养成良好的二维码使用习惯,不盲目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消费者自身良好的使用习惯,是其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环节,也是降低染毒概率的另一重要手段。建议消费者选择来自安全可靠渠道的二维码进行读取,一般通过知名公司生码平台所生成的二维码优惠券、公开发布的广告中的二维码,不易被篡改替换。而对于来历不明的二维码,特别是路边广告、电梯内广告、广告宣传单、不明网站的二维码,消费者不要盲目扫描,如果扫码确有必要,则要提前检测。   三、手机二维码在线购物、支付更要谨慎   目前,部分网站上线了二维码支付通道,扫拍媒体广告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实现购物和支付。但消费者在使用手机支付功能时,一是要保持警惕,看清网站域名,不要轻易点击反复自动弹出的小窗口页面;二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三是如果用手机和银行卡绑定,不要在银行卡内储存过大数额的资金,避免发生连锁反应。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二維碼應用逐漸走進大眾的生活。如今,二維碼不隻應用在查詢促銷信息、團購消費、在線視頻等傳統領域,電視媒體也開始利用二維碼方式提升與用戶的交互程度,甚至街頭小廣告也用上瞭二維碼。但在當前二維碼全面崛起的背景下,借助二維碼傳播惡意網址、發佈手機病毒等不法活動也開始逐漸增多。如天津市民劉女士在掃描二維碼參加團購時,由於二維碼中含有手機病毒,導致手機被扣除瞭百元話費。這也讓如何確保掃碼安全,避免上當受騙受到消費者的關註。   二維碼之所以會發生惡意吸費、詐騙等行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生成方式簡單,內容無人監管。目前網絡上有大量的二維碼軟件、在線生成器方便人們制作二維碼,幾乎不存在制作門檻。同時也為手機木馬或惡意軟件制造者打開瞭方便之門,通過此種途徑他們可瞬間完成惡意下載鏈接到二維碼的轉制。二是暗藏木馬等病毒。一些不法分子會將有毒或帶插件的網址生成一個二維碼,對外宣稱為優惠券、軟件或視頻等,以誘導用戶進行掃描。而這種專門針對手機上網用戶的詐騙手段,多是采用強制下載、安裝應用軟件等方式,達到獲取推廣費用或惡意扣費的目的。三是消費者防范意識不足。部分消費者出於好奇,看到二維碼後,往往馬上拿起手機拍一拍、掃一掃,卻忽視瞭安全問題。殊不知,一旦消費者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直接下載的應用中染有病毒,那麼安裝到手機中就會遭遇麻煩;如果掃描的內容是被掛上木馬的網址,則有竊取消費者手機通訊錄、銀行卡號等隱私信息的風險,甚至被亂扣話費、消耗上網流量。   為使消費者在暢享二維碼便利的同時降低安全風險,中國消費者協會特別提示:   一、安裝二維碼檢測工具   目前部分手機安全軟件或與二維碼掃描軟件合作,或獨立推出瞭帶安全檢測功能的二維碼掃描工具。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後,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