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牛李党争综述
《隋唐史专题》
期末考查论文
学院 社会学院
班级 101班
姓名 姚幸
学号 20世纪牛李党争研究综述
【摘要】:20世纪牛李党争的一些学术研究围绕是否存在党争;党争的原因;和党争的评价展开了一些研究。本文将对这些进行简单概述,加以说明。
【关键词】:牛李党争 20世纪 综述
所谓牛李党争是指唐代后期(9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阂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斗争。牛李党争涉及君主、宦官、藩镇和对外关系,时间久,范围广,影响大,许多文学家如李绅、元模、白居易、李商稳、杜牧等都程度不同地卷人其中,故自来自中晚唐文史者皆避不开牛李党争。
据《旧唐书》卷176《李宗阂传》记载,牛李两党自宪宗元和三年(808) 因对策问题结怨,至宣宗大中三年冬(850)李德裕死于崖州(海南岛)贬所其间两大集团“列为朋党,皆挟邪取权,两相倾轧”,“纷纭排陷,垂四十年”,以致文宗有“去河北贼非难,去此朋党实难”之叹。《旧唐书》对牛李党争的记载和评论在宋代几为定论,《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在基本事实上都与之相差无几。20世纪30年代,岑仲勉发表《李德裕会昌伐叛集编证(上)》,重新评价李德裕。40年代,陈寅格也针对传统说法提出了新见解,随后岑仲勉质疑陈说,另有看法。陈、岑二先生都是隋唐史专家,他们的观点对此后的牛李党争研究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党争与文学的关系方面,傅锡壬的专著《牛李党争与唐代文学》多有创获。全面研究牛李党争的专著则有王炎平的《牛李党争》。1997 年,日本学者渡边孝发表《牛李党争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一文,审视了20世纪本课题的研究史。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几个争论较集中的问题对20世纪的牛李党争研究作一述评,以便学界参考。
一、是否存在牛李党争
自《旧唐书》以来,牛李党争一直被认为是对基本史实的一个概括,直到岑仲勉提出异议。岑先生在《李德裕会昌伐叛集编证上》、《隋唐史》下册、《唐史徐藩》、《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等论著中认为,两唐书“牛李”一词的初意乃指牛僧孺、李宗阂,“李”非指李德裕;李德裕嫉恨朋党,自己决不会与人结党,德裕无党。岑先生的实证主义研究对后来者影响甚大,不少学者更是直接接受了他的李德裕无党说。
更多的人则表示不能同意岑先生的观点。迈克尔·多尔比《晚唐的宫廷政治》指出,按照岑说,李德裕是受邪恶对手围攻打击的正人君子;然而,不能想象,作为精明强悍的政治人物的李德裕不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种看法代表了西方汉学界对岑说的基本态度。
与多尔比的简单否定不同,卞孝营《‘牛李党争”正名》一文以确凿材料反驳岑说。卞先生发现,唐五代人(包括《旧唐书》)所谓“牛李”仅指牛僧孺和李宗阂,但宋修《新唐书》中,“牛李”一词有二义:一是旧义,指牛僧孺、李宗阂同党;二是新义,指牛僧孺党与李德裕党敌对。许多早期史料皆证明李德裕有党。针对岑仲勉所举材料,卞先生指出,这些材料只能说明李德裕坚决与李逢吉、李宗阂先后为首脑的集团为敌,而不能说明德裕无党。至于《玉泉字》说德裕与人结怨而致“门无宾客”,则有乘史实。又,《旧唐书》明言有多人与德裕亲善, ,荣损同受,在两个集团的对立、斗争中,这些人是属于李德裕集团的。
应当指出,中国古代的朋党与近现代的政党并不相同,根据朱子彦、陈生民《朋党政治研究》的分析,“朋党主要是指统治阶级内部具有不同政治背景和经济利益的对立的政治集团”。排比史实不难看出,不管李德裕在主观上是否厌恶朋党,客观上都已形成了两大政治集团的对立、斗争的事实,“德裕无党”说实难契合史实,“牛李党争”是一个真实的历史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册的看法颇有见地 “李德裕的弱点是保持朋党积习。”
二、关于牛李党争的起因
据《旧唐书》记载,元和三年李宗阂、牛僧孺、皇甫提登制科,时李德裕之父吉甫为宰相,三人对策,言甚经直而无所避,吉甫怒,“泣诉于上前”,致有关众人或贬或久不调,自是两党争斗不已。但是,岑仲勉的论著、唐长孺的论文都发现,对策攻击的对象是宦官而非宰相,既然吉甫未受指责,则“泣诉”云云,显系误记,至少亦与其他史实相矛盾。因此,以元和三年对策事件作为牛李党争的起因是不妥当的。王炎平《牛李党争始因辨析》一文在全面考察了《旧唐书》的有关材料后指出,对策一事,吉甫亦被牵累;旧史关于此事的五种说法中,只有一种确指吉甫;吉甫在元和三年不曾谗害王涯等人,此后亦不见任何关于吉甫与僧孺等人相冲突的记载。这些发现使旧说更为可疑。
《资治通鉴》则另有说法。据此书卷241穆宗长庆元年三月载,是年有复试事件(即钱徽知贡举事件),“自是德裕、宗阂各有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然而,从长庆元年(821)至大中三年冬(850)德裕贬死只有三十年,除非从旧说由元和三年(808)起算才能说“垂四十年”。《资治能鉴》的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