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六)

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大长秋下属: 1.大长秋丞:一人,官秩六百石,大长秋的副官,由宦官充任。《后汉书·百官志四》:“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 2.中宫仆:一人,官秩一千石,掌中宫的车马,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为皇后驾车,由宦官充任。西汉时,此官本名为中宫太仆,官秩两千石,位同大长秋。东汉省去“太”字,称中宫仆,减官秩为一千石,并让其隶属于大长秋。《后汉书·百官志四》:“中宫仆一人,千石。本注曰:宦者。主驭。本注曰:太仆,秩二千石,中兴省‘太’,减秩千石,以属长秋。” 3.中宫谒者令:一人,官秩六百石,掌中宫谒者,由宦官充任。中宫谒者三人,官秩四百石,负责传达皇后的旨意、章表,由宦官充任。《后汉书·百官志四》:“中宫谒者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中宫谒者三人,四百石。本注曰: 宦者。主报中章。” 4.中宫尚书:五人,官秩六百石,负责中宫里面的文书,由宦官充任。《后汉书·百官志四》:“中宫尚书五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文书。” 5.中宫私府令:一人,官秩六百石,掌管中宫内的府库,并负责如裁剪衣服、修补被子、洗涤衣物之类的杂务,由宦官充任。《后汉书·百官志四》:“中宫私府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藏币帛诸物,裁衣被补浣者皆主之。丞一人。本注曰:宦者。”另,据丁孚(吴国太史令)的《汉仪》,中宫私府令官秩为一千石,地位等同于上文少府属下的御府令。《后汉书·百官志四》引丁孚《汉仪》:“中宫藏府令,秩千石,仪比御府令。” 6.中宫永巷令:一人,官秩六百石,掌中宫之内的宫人(官婢和侍史),由宦官充任。中宫永巷令手下还有丞一人。《后汉书·百官志四》:“中宫永巷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宫人。丞一人。本注曰:宦者。” 7.中宫黄门冗从仆射:一人,官秩六百石,掌中宫的中黄门冗从,由宦官充任。何为冗从?按卫宏的《汉官旧仪》:“骑吹曰冗从,仆射一人,领髦头。”骑吹即骑在马上吹奏乐器的人,由中黄门充任的骑吹就称为中黄门冗从。《后汉书·百官志四》:“中宫黄门冗从仆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黄门冗从。” 8.中宫署令:一人,官秩六百石,负责维持中宫接待皇帝的礼仪,为皇后延请皇帝,并为皇帝的来访布置各种事物,由宦官充任。中宫署令手下有女骑六人,丞一人,复道丞一人。女骑即骑马的侍女,复道丞掌中宫的复道(楼阁之间上下两重的通道)。《后汉书·百官志四》:“中宫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中宫请署(请,邀请;署;布置)天子数(数为礼仪的意思)。女骑六人,丞、复道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复道丞主中阁道。” 9.中宫药长:一人,官秩四百石,应该类似前文太医令手下的方丞、药丞,掌中宫之中的药物,由宦官充任。《后汉书·百官志四》:“中宫药长一人,四百石。本注曰:宦者。” 五.太子宫 太子宫即太子所居住的宫殿。西汉时,太子的宫殿专称太子宫,东汉时则称东宫。东宫如前文所说,在西汉的时候代表长安城东的长乐宫,西宫为长安城西的未央宫。汉朝初建之时,高祖刘邦本住在长乐宫之中。刘邦去世后,汉惠帝刘盈为了表示对母亲吕后的敬意,将长乐宫让给了吕后居住,而自己则居住于未央宫。此后西汉的各代皇帝均居住于未央宫,而太后均居住于长乐宫。前文所说得长秋宫和长信宫都是位于长乐宫之中的宫室。而东汉的太子宫之所以称东宫,却不是因为其方位,而是因为按照易经的“四象”,太子应该位于东方震卦之“少阳”之位,故以东宫指代太子宫。《文选·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颜延之着)》:“正体毓德于少阳,王宰宣哲于元辅。正体,太子也。丧服传曰:父为长子三年。传曰:何以三年,长子正体于上。周易曰:蛊,君子以振民毓德。少阳,东宫也。”《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列传》:“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彪上言曰:‘……宜博选名儒有威重明通政事者,以为太子太傅,东宫及诸王国,备置官属。……’”东汉之后,中国历代皆以东宫指代太子或太子宫。在《后汉书》书中,有少数地方的东宫还是指代皇太后的长乐宫,如《后汉书卷六十一》:“明年正月,帝乃朝于东宫,太后由此以安。”太子太傅: 《后汉书·百官志四》:“太子太傅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职掌辅导太子。礼如师,不领官属。” 太子太傅一人,官秩中两千石,负责教导太子,太子必须敬太子太傅为师,太子太傅手下没有任何属吏。应劭的《汉官仪》:“太子太傅,日就月将,琢磨玉质。言太子有玉之质,琢磨以道也。”汉朝时,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合称“太子二傅”。 按《礼记》,夏商周时就有太子大傅和太子少傅。《礼记卷二十·文王世子第八》:“凡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教世子……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汉高帝九年,刘邦以叔孙通为第一任太子太傅,位次于太常,在其他正卿之上。《通典·职官十二》:“汉高帝以叔孙通为太子太傅,位次太常后,亦有少傅。

文档评论(0)

80019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