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农老中医浅谈六味地黄丸的转型之旅
神农老中医浅谈六味地黄丸的转型之旅
为什么这么说,下面神农中医馆曹可仁老师为你一一解答。
| TA为儿科而生?|
六味地黄丸的方子是由金匮肾气丸减附子、桂枝化裁而来,出自宋代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
“儿本虚怯,由胎气不成,则神不足。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囟开也),面色白。此皆难养,纵长不过八八之数。若恣色欲多,不及四旬而亡。或有因病而致肾虚者,非也。又肾气不足,则下窜,盖骨重惟欲坠于下而缩身也。肾水,阴也,肾虚则畏明,皆宜补肾,地黄丸主之。”
“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等方。 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
——《小儿药证直诀》
明眼人一看就知,以上症状描述基本是小儿生长发育不良的肾精虚之候。现医治小儿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的“五迟”证之治亦沿用以此方。
金匮肾气丸中除桂枝、附子以外的六味药并不完全等于六味地黄丸。后者除移去桂枝、附子外,更以熟地黄置换了原方中的干地黄,目的在于增强补精之功。
|?从补精到补阴的成功转型?|
原是为小儿肾精不足的药方,是什么力量使他成为补肾的明星呢?
时间回到金元时代,在刘完素、朱丹溪之后,清热养阴之风日盛,此时为六味地黄丸的转型埋下伏笔。
到明代,当时的中医非常推崇“肾”的作用。名医薛己最善补肾,他主张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其实践对后世医家有较大的影响。
李中梓《医宗必读》提出“肾为先天之本”后,补肾更成时尚,再者临床上阴虚可见于五脏六腑,精虚仅独见于肾。
因此,补阴的需求就大于补精,于是六味地黄丸为适应市场之需摇身一变而成了滋阴方。
而且转型成功得出乎意料,一不小心就成了滋补肾阴的祖方,?“无心插柳柳成荫”,可谓歪打正着。
此后,其补精的作用一步步地被遗忘。
| 阴精并补,TA靠的是什么 |
一则全方性平(熟地微温、山茱萸温、山药平、泽泻寒、丹皮微寒、茯苓平),平和之剂则药力和缓,副作用也不大。
二则阴精并补,精又可化气,则肾精、气、阴、阳四种虚,该方竟管了三种。若以此定位,六味地黄丸今后的市场还可以更大。
所以,一些对中医一知半解,不辨寒热,仅把六味地黄丸当补肾的通用方来用也往往见效,且副作用不大。
|?滋阴之功从何而来?|
这里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既然其原从补精方转型而来,本身又性平,则滋阴之力何来?
如果按三补三泻之解则该方补阴之效如前述,的确不强。
但若茯苓解作增益气化之功,泽泻以“仲景八味丸用之亦不过接引桂附归就肾经,别无他意”为解,则补之力增而泻之力减。能补阴就不足为奇了。
但其功平和而缓却是事实,因此,才有了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七味都气丸之加味。加不同的药物,固然有因应不同主治之需,亦未尝没有增强其补阴功效之意。
至左归丸完全去掉三泻而再加它药,这种意思就更明显了。
《小儿药证直诀》中六味地黄丸的方解:
重用熟地为君,填精益髓,滋阴补肾;配伍山茱萸养肝涩精,山药补脾固精,两药都可协助熟地以充复肾中阴精,共为臣药。
又配泽泻之泻肾浊,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舒养肝气,清伏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增益气化,健脾渗湿,使脾气运转以助山药之补脾,共为佐药。
泽泻引药归就肾经,为使药。
?茯苓之用,本自金匮肾气丸。
仲景用药,多参《神农本草经》。其云:“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止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魄养神。”
《药性解》:“既能渗泄燥脾,似不能生津已,洁古何为称其止渴?良由色白属金,能培肺部,肺金得补,则自能生水,且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诚以其上连于肺,得肺气以化之,津液从之出耳。”
方解中茯苓增益气化之功据此而来。
?泽泻:《神农本草经》:味甘,寒。主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本草崇原》:”泽泻,水草也。气味甘寒,能启水阴之气上滋中土。主治风寒湿痹者,启在下之水津,从中土而灌溉于肌腠皮肤也。乳者,中焦之汁,水津滋于中土,故治乳难。五脏受水谷之精。泽泻泻泽于中土,故养五脏。肾者作强之官,水精上资故益气力。从中土而灌溉于肌腠,故肥健。水气上而后下,故消水。”则仲景用泽泻似乎并不纯粹在利湿。
《本草衍义补遗》直接解为:“仲景八味丸用之亦不过接引桂附归就肾经,别无他意。”持此见者不独一家。故泽泻引药归就肾经,为使药之解由此而来。
?丹皮:《神农本草经读》曰:“?牡丹为花中之王,乃木气之最荣泽者,故能舒养肝气,和通经脉,与芍药功颇近。”故丹皮增一舒养肝气之解。
文档评论(0)